原標題:退約后,美中導武器又有“大動作”
近日,美國空軍在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了一枚射程超過500千米的彈道導彈。五角大樓稱,這是一枚常規彈頭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原型彈。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這是美國今年8月2日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首次試射中程彈道導彈,也是美軍今年第二次試射違反《中導條約》的導彈。8月18日,美軍進行了一次“戰斧”巡航導彈地面發射試驗,導彈攻擊了500千米外的目標。
對此,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易方表示:“隨著火箭推動技術的發展,對美國這樣的軍事強國而言,研制中程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的難度都不是太大。要說有難點,主要是針對突破現代防空反導系統需求、彈道導彈的彈道設計和巡航導彈的巡航高度和姿態控制以及精確打擊能力等,特別是針對移動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這需要多維偵察監視系統和精準制導系統的有效配合。”
可能由MRT中程靶彈改進而來
所謂中程彈道導彈,一般認為是射程在500—5500千米的彈道導彈。中程彈道導彈有很多特點,比如說彈道比較高、速度比較快、載荷比較大、突防能力強,特別是隨著現代精確制導技術、多彈頭技術和核彈頭小型化等技術的發展,中程彈道導彈不僅可以核常兼備,還可以打擊移動目標和堅固目標,因此是一類集戰略戰役戰術用途于一體的、具有強大威懾力的武器。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中程彈道導彈有美國的“潘興”系列導彈,以及蘇聯的SS-20“配刀”和SS-23“蜘蛛”等。其中,美國的“潘興-2”圓概率偏差僅為30米,這樣的命中精度至今都足以傲視群雄。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美國空軍范登堡基地發言人表示,諾斯羅普·格魯曼創新系統公司是這次試射導彈“主要承包商”,開發工作始于2019年1月。
該公司主要由諾格公司2018年6月收購的軌道ATK公司組成。據稱,諾格公司利用軌道ATK公司“獵戶座”火箭助推器上的固體火箭燃料發動機來推動中程彈道導彈。媒體報道稱,美國防務專家認為,美軍本次試射的中程彈道導彈可能是由反導靶彈改裝而來的,可能具備精確打擊能力。
對此,易方表示:“要檢驗防空反導裝備的性能,顯然需要性能與之相配的靶彈或者靶機,而不同的靶彈或者靶機代表著不同的威脅平臺。美軍目前短程靶彈有MQM-8靶彈、GQM-163A超聲速靶彈、GQM-1730A多級超聲速靶彈、‘白羊座’靶彈、‘赫拉’靶彈等,中程靶彈有‘喪尸’‘風暴’、MRT、LRALT等,遠程靶彈有E-LRALT、LV-2等,都可以輕易地改裝成中導導彈。這次試射的中程導彈,很可能由前軌道ATK公司的MRT中程靶彈改進而來,這不僅反映了美快速發展中導武器的能力,還從側面透露出其擁有其他先進中導武器的可能。”
美軍具備快速發展中導武器的能力
其實美軍可以改裝成中導武器的平臺和裝備很多,第一類是察打一體無人機,如“捕食者”“劫掠者”等,其在作戰效能和技術參數上相當于陸基巡航導彈;第二類是反導系統所使用的靶彈和靶機,只要更換彈頭就可以改裝為中程導彈;第三類是現有導彈,如“戰斧”巡航導彈、AGM-86C空射巡航導彈、AGM-158B“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射程都接近或超過1000千米;第四類是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已經有9個在研項目;第五類是“潘興”中程導彈,雖然一度夭折,但重新利用也并非沒有可能;第六類是新研中導武器,等等。
“目前除美陸軍透露的‘遠程精確火力’項目,以及計劃在2022年前列裝的‘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外,還沒有其他更正式且公開透露的詳細規劃,但可以肯定美軍有著比較細致的計劃。”易方說。
比如,美國媒體2018年曾透露,他們獲得了一份2013年經美國國會授權但尚未公開的報告,報告顯示美國防部2013年就已開始規劃退出《中導條約》后陸軍中遠程武器發展的四大潛在方案。2019年3月,美國防部相關官員透露將生產一種潛在射程為1000千米的低空巡航導彈,以及一種射程約為3000—4000千米的彈道導彈的計劃。在美國8月2日正式退出《中導條約》的當天,美國防部就宣布將全面研發此前受《中導條約》限制的陸基常規中程導彈。次日,美國防部長埃斯珀就表示“贊成”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將美國的陸基中程導彈部署到亞洲地區。
“種種情況表明,美軍具備快速發展中導武器的能力。”易方說。
中導武器競爭容易引發地區沖突
“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發展中導武器,在歐洲部署了防空反導系統。反觀俄羅斯海基‘口徑’系列巡航導彈和空基的Kh-55和Kh-101巡航導彈其實都可以改裝為陸基型號。”易方指出,“俄羅斯也可以采取一種與美對等升級的方法,即美國研發我也研發,美國部署我就同等部署。總體來說,美單方面退約和發展中導武器,對未來的國際關系、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都將產生嚴峻而復雜的影響。”
實際上,美國推進部署中導的道路并不順利。埃斯珀在8月3日發表上述言論后,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就表態稱,不會在澳大利亞部署美國的中程彈道導彈。而韓國、菲律賓等國也明確表示了對美國退出條約的反對。韓國防部發言人表示,韓國不計劃在其領土內部署美國的中程導彈。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也表示,菲律賓永遠不會允許美國在菲領土上部署核武器和中程導彈。
對此,易方表示:“應該說,當今世界已經走到了一個戰爭與和平的十字路口,中導武器的軍備競賽不僅會加劇本已緊張的地緣關系,一旦中導武器競爭超過地區的承受能力,就可能會導致超過戰爭的‘臨界點’而引發地區沖突。”在一個充滿中導武器的世界,也將會導致戰爭的不可預測。
相關鏈接
什么是《中導條約》
《中導條約》規定,美蘇雙方將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射程為500—1000千米的中短程導彈及射程為1000—5500千米的中程導彈。條約還規定為監督條約的遵守,締約每一方都擁有就地核查的權利。根據條約,美蘇雙方將銷毀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導彈,其中,美國為859枚、蘇聯為1752枚。
該條約是戰后美、蘇裁軍談判歷史上達成的第一個真正減少核武器數量的條約。它是美、蘇在內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協的產物。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中導條約》被俄羅斯繼承下來,成為美俄之間的一項條約。
條約的簽訂為緊張的冷戰對峙帶來了緩和,并讓當時的歐洲松一口氣。但是,條約所規定銷毀的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的數量,只占美蘇所擁有全部核武器實力的3%—4%。
此外,該條約并不限制空基和海基彈道導彈,而且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未加入該條約,包括美國的盟友法國和英國等國。
(責任編輯:DF524)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