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免疫激活蛋白對于農作物有哪些改善?如何解決有機農業中存在的灌溉問題?為什么要選擇黃河流域作為有機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推廣試點區域?這些問題全部在2019年第六期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上得到了解答。
12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支持,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技社團服務中心指導,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北京現代有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關村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北京市科技領域社會服務機構第一聯合黨委、北京市科技領域社會服務機構第二聯合黨委聯合承辦的2019年第六期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
本期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聚焦“京津冀-黃河領域有機農業創新技術與成果轉化”,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原院長、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鞏志忠教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余根堅博士做了演講。
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主任朱希鐸主持了本期大講堂,他表示,中國是農業大國,糧食安全問題事關重大,有機農業技術的推廣發展對于改善中國農業生產環境有著巨大的幫扶作用。
鞏志忠教授認為,傳統農藥對生態破壞嚴重,而中國農藥使用量巨大,新型免疫激活蛋白技術與應用能安全高效經濟便捷地提升植物生長,同時對環境友好,此類新技術的應用為有機農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余根堅博士表示,我國水資源短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是新時期的治水思路,改善灌溉技術對于提高黃河流域水利用率有極大幫助。
來自北京現代有機產業技術創新發展戰略聯盟秘書長與8名嘉賓就有機產業技術創新問題進行了熱烈交流和討論。
北京科技領域第二聯合黨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作為北京市科技領域第一聯合黨委承載機構,通過與業務相結合,更好地發揮了黨群服務中心作用,助推了科技領域服務創新和高質量發展,走出了黨建引領業務融合的新模式,未來有望進行更深層次結合。
活動當天,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還通過視頻助力系統向全國65家分中心進行在線直播。(一鳴)
[ 責編:張蕃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