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衛星乘火箭也需磨合期

            2019-12-30 04:03:24     來源:科技日報

            12月27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經過2220秒的太空旅行后,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或許有人不知道,為了這半個多小時的攜手同行,衛星和火箭也需要經歷相當長的磨合期,相互了解了“脾氣”和“性格”,才能確保旅途安全。

            長征五號火箭和實踐二十號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一院和五院抓總研制。雙方分別開展強度設計和試驗考核,只有到地面分離試驗時,它們才第一次見面,有機會見識對方的真實“脾氣秉性”。

            但據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五號火箭結構強度分析師曹昱介紹,地面分離試驗只是考核分離結構的功能,并不知道分離結構的受力情況,所以說衛星和火箭的相互了解還很片面。“如果它們到翱翔太空時才發現彼此‘性格不合’,就會帶來飛行風險,甚至導致任務失敗。”曹昱說。

            例如,實踐二十號衛星質量大、重心高,將給分離螺栓帶來更大的受力。雖然長征五號力大無窮,足以舉起衛星,但有可能出現“內傷”。如果分離螺栓變形甚至損壞,會讓分離結構的強度可靠性大打折扣。

            要避免這種情況,必須提前開展分析驗證,尋找對策。為了在地面分離試驗前完成這項工作,設計人員想了個辦法,套用網絡流行語來說,他們安排火箭和衛星進行了一次“云磨合”――借助衛星三維模型,與火箭開展了聯合分析,提前進入磨合期。

            這一磨合果然發現,星箭分離時,出現“內傷”的可能性確實存在。

            根據分析結果,設計人員聯合優化了設計方案,改變火箭與衛星之間的傳力路徑,有效規避了風險,最終保障長征五號火箭和實踐二十號衛星攜手完成了太空旅行。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