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廣東在全國率先推出“互聯網+護理MDT”服務

            2019-12-27 18:49: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龍躍梅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12月26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正式上線全國首個“互聯網+護理MDT”(多學科診療模式),患者出院后,可在線預約專科護士,護士現場服務時還能連線醫療、藥學、護理、營養等多學科專家在線會診,解決疑難問題,顛覆了以往簡單的護士到家模式。

            不是護士上門 是專家團隊上門服務

            廣州媽媽劉女士一周前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順利生下自己的孩子,三天后正常出院。由于劉女士因疾病需要,身上還留了一條腎造瘺管,雖然病情穩定,她還是少不了擔心自己康復和寶寶喂養等各種問題。于是就從省二醫微信公眾號第一次下單,想請護士到家里來指導寶寶的護理和喂養。

            12月26日,省二醫助產專科護士蕭桂冰接單上門,劉女士了解到這位護士有15年工作經驗時非常開心。蕭護士為她進行了基本體檢和評估,指導她正確催乳和喂養寶寶,又為寶寶洗澡、撫觸治療,一切都讓她放心,寶寶表現得很舒緩安靜。

            由于劉女士的情況比較復雜有一條腎造瘺管,護士蕭桂冰希望能更得到全面指導,于是用手機登錄了省二醫大健康管理平臺,連線了劉女士的主管醫生、營養師,報告劉女士的情況,得到主管醫生的治療建議、營養師產后營養指導,又請教了省二醫泌尿外科護理專家羅友華主任護師進行了腎造瘺管護理指導。“我覺得不是預約了護士上門,而是請了一個專家團隊上門。”劉女士表示非常高興,團隊專家陣容強大,考慮很周全,一次性解決了自己擔憂的全部問題。

            醫護高度融合 提供高品質護理

            劉女士只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折射出了現在群眾對于“互聯網+護理MDT”的需求不小。很多長期患病臥床行動不便者、卒中后遺癥患者出院后,在回院康復、復診、健康管理時需要家人專門陪同,就診時在醫院排隊、候診占用了家人大量時間,且此類患者往往需要專車接送、專人陪同,就醫過程輾轉容易出現意外,而家人或自請保姆照護又不專業,容易出現感染、傷口難以愈合的情況。

            “由護士將護理服務送到家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能有效減輕患者、家庭、社會的負擔。”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田軍章表示,省二醫的“互聯網+護理MDT”模式更加注重發揮互聯網醫院優勢以及多學科優勢。它可在線完成醫療、藥學、營養、護理等專業的多學科會診指導,小問題無需返院找醫生,大大方便了患者,也保證整個護理過程安全。

            “目前醫療界有很多臨床醫療MDT,但是護理MDT很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觀明表示,“互聯網+護理MDT”注重醫護融合,可以提供更高質量、技術含量更高、更有保障的護理服務。他表示,“互聯網+護理MDT”體現了“便、優、全、廉”四個特色。

            一是“便”。途徑方便,群眾通過微信即可預約服務,非常便利;服務時間長,每天7天不打烊,每天7:00-18:00開放服務。

            二是“優”。平臺強,平臺依托省二醫這一省級三甲醫院優質資源;組織精,醫院出臺了培訓考核等58個規定,規范全流程服務;團隊強,護理專家組都是由副高以上職稱護師組成,接單后由他們評估后再上門,上門服務的護理團隊都是優中選優,精挑細選的專科護師或者資深護師。

            三是“全”。在護理主導下的醫、護、藥、營養、康復等多學科團隊服務,體現了多學科在院后服務的高度融合,能夠為群眾提供個性化的訂制服務,也是精準護理在家庭的實施。

            四是“廉”。?除了物價部門規定的出診費以外,省二醫堅持互聯網醫療的公益性導向,平臺提供的MDT服務是免費為群眾提供。目前,省二醫護士“延續護理出診費”已獲批每次262.58元。

            “這一模式,創新性地將在線MDT模式應用到護士上門服務中,除了護理之外,更注重全方位醫療服務,精準對接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保證了患者能夠接受專業、安全、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患者健康利益的有力保障。省二醫開展此項創新護理服務,非常有特色且意義重大。”廣東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麗華表示。

            團隊平均工作年限近14年

            作為廣州市首批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目前省二醫首批開展的服務項目涵蓋基礎護理、康復護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老年護理、母嬰護理、產后訪視、骨科護理等38個項目。

            李觀明介紹,醫院為此組織高水平、高年資的服務團隊。按照《廣州市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標準,篩選、培訓從業護士共160人,平均工作年限13.97年。互聯網+護理服務多學科專家支持團隊59人,涵蓋了醫療專家 20人,護理專家36人,藥學專家2人,營養師1人。

            為了保證項目規范、安全,醫院建立完善的制度流程,保障服務過程安全。“完成換藥后,所有垃圾被我們的護士分類放回自帶的垃圾袋帶走。”李觀明介紹,省二醫組織制定“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制度、居家護理服務流程、醫療風險防范制度及緊急情況處置流程等56項流程規范的制定,確保“互聯網+護理服務”安全、有序開展。

            醫院開展系統培訓考核,確保護理服務質量和患者安全。省二醫護理部主任湯莉介紹,醫院已組織160名護士進行18學時培訓,已有90人獲得上門服務資格(準入資格)。建立居家護理護、患雙向質量互評機制,落實“線上線下,同質管理”;采取“黑名單”制度和從業護士退出機制,全流程服務留痕等安全措施,實現“互聯網+護理服務”數據的實時監管,保證服務高質量及護患安全。目前服務覆蓋區域以海珠區為主,可提供廣州市內服務。

            目前,該項服務覆蓋面為該院住院后出院的患者,該院表示,未來將逐步完善,評估人力資源等多項要素,逐步向社會開放。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