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盧布明市的“北溪-2”項目天然氣管道施工現場。圖片來源:“清潔能源線”網站
“北溪-2”項目圖片來源:RT.com
今日視點
本報駐德國記者李山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該法允許特朗普在60天內,對參與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和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項目鋪設工作的企業及個人實施制裁。此舉讓不少自視為美國盟友的歐洲人很受傷。
“北溪-2”項目受到嚴重影響,力推該項目的德國非常憤怒卻又無可奈何。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優先”政策,跨大西洋(600558,股吧)關系面臨嚴峻考驗。
“美國優先”是真正原因
“北溪-2”項目穿越波羅的海,總長度1222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長的海底管道,設計年輸氣能力達550億立方米,將可滿足歐洲約10%的天然氣需求。通過這一造價高達95億歐元的管道,直接將天然氣從俄羅斯運往德國,可以繞開陸路上的中東歐國家,避免類似俄烏矛盾導致的斷氣威脅。該項目原計劃在2020年年中完工并投入運營,目前僅剩約300公里的管道尚未鋪設。
美國政界一直批評北溪項目會加大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認為這是俄羅斯對歐洲“脅迫和施加政治影響力的工具”,將削弱美國與德國和歐洲的關系。特朗普本人就多次公開反對這個項目,甚至在推特上寫道:“向俄羅斯輸送天然氣美金是不可接受的!”另一方面,美國也希望向歐洲出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為自己產量日益增長的頁巖氣尋找銷售市場,盡管其價格比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要昂貴很多。
對于92%的天然氣來自國外進口的德國而言,能源采購多元化是提高能源供應安全性的必要之舉。由于巨大的環保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德國正實施逐漸退出核能和煤炭能源的能源轉型政策,這使得德國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增加。通過“北溪-2”項目,德國可以從俄羅斯直接獲得天然氣,這將有助于緩解能源轉型帶來的問題和挑戰,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性。
為了緩和與美國在“北溪-2”項目上的緊張關系,德國已經承諾支持修建進口液化天然氣的碼頭,在液化天然氣領域加強與美合作。近期俄歐與丹麥就“北溪-2”項目達成協議,幾個月后即將完工,而美對歐出口液化天然氣的份額徘徊不前,2019年3季度僅占歐洲進口液化天然氣總額的12%,位列卡塔爾、俄羅斯和尼日利亞之后。于是在“好言相勸”無效之后,美果斷祭出“制裁”法寶,企圖在最后關頭阻止該項目的順利完成。
德國不滿卻無可奈何
美國的制裁法案顯然進一步惡化了德美之間的關系。德國政界這一次基本上都站在了批評美國的立場上。默克爾總理表示,德國政府無意撤銷該項目。但是,也不會考慮采取任何反制裁措施。默克爾在聯邦議院中說:“除了舉行會談外,我別無選擇,但非常確定的是,我們不認可這些制裁。”聯邦副總理兼財長朔爾茨稱,這是“對德國與歐洲內政、以及我們自身主權的嚴重干涉”。這類措施“對于因共同的北約成員國關系而聯系在一起的盟國來說,是不能理解也不恰當的”。德國外交部也表示,歐洲的能源政策將由歐洲來決定,而不是美國。
不過美國似乎對德國的反彈并不在意。美駐德大使格雷內爾表示,有15個國家,加上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都對該項目表示了擔憂。美對“北溪-2”項目的制裁立場是“極端親歐的”。格雷內爾的講話有夸張之嫌,因為歐盟發言人已經批評美方“針對開展合法生意的歐盟企業實施制裁”。但美國就是故意要加劇歐盟內部關于“北溪-2”項目的爭議。烏克蘭、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原本就對該項目有疑慮,特別是烏克蘭,項目一旦建成,其收取俄羅斯的天然氣過境費就不那么容易了。
歐盟委員會也曾疑慮,該項目不能幫助歐盟實現供氣來源多樣化的目標。但到2019年2月,歐盟成員國已經就“北溪-2”項目達成了一致,決定對歐盟的天然氣法規進行修改,對項目制定更嚴格的規定,同時確保項目能繼續完成。歐盟希望加強對管道的主控權,降低對俄羅斯的依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該項目的最大受益者,德國在這一問題上是孤立的。因此,才會有德國綠黨的歐洲議會議員比提科夫表示,希望美國的制裁能制止德國政府這一“反歐洲”的路線。
歐洲妥協難獨善其身
“北溪-2”項目需要在約30米深的波羅的海海底鋪設管道,每一段長12米,重達24噸,完成這項工作需要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以及特殊裝備的船舶和設施。目前的承建商瑞士的Allseas公司,在美國正式簽署制裁令之前就已宣布停工避險。據媒體報道,從全球來看,有能力完成此項目的可替代企業不超過5家。誰來接手,成為目前“北溪-2”項目的一大難題。
盡管制裁會帶來一些阻礙,但業界普遍估計,這些措施可能只會讓工程延期,而不會造成中斷。德國已經明確拒絕接受“那些域外制裁”。俄羅斯政府也表示,會堅持完成這條管道的建設。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正在對自己的船只和屬于俄承包商的船只進行改裝,準備用來繼續推進該項目的建設。這些承包商在俄羅斯境外沒有業務,因此不懼怕美國的制裁。
德國不對美國采取反制裁措施實際上是無奈之舉。在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后,特朗普政府已經“磨刀霍霍”準備升級與歐盟的貿易對抗。12月17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明確表示,美對歐貿易逆差高達1800億美元,因此“必須想辦法向歐盟出售更多商品”。這其中,除了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還可能會提高從歐盟進口汽車的關稅,而這將給已經陷入困境的德國汽車業帶來更加“致命的影響”。在“美國優先”的政策面前,德國乃至歐盟都無計可施,跨大西洋關系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責任編輯: HN66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