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12月25日,記者在中關村文化墻看到嶄新的面貌:只見在起始位置顯示金色標語“科技創新從這里走來”,據說這是不久前中關村街道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為文化墻增加的序言——“尊也院士!敬也科學!”,以象征尊重知識分子、鼓勵人們勇攀科學高峰的新地標。
中關村區域發展介紹(長廊)位于中關村南路北側,東起中關村南二街南口,西至中關村南一街南口,總長度177米,高3米,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到2008年的中關村地區科技、文化、企業發展的歷程,鐫刻著幾代領導人對科學發展的寄語。
據中關村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科長徐飛介紹,為了亮出中關村科學城核心區的科技文化名片,今年3月,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城管科)對文化墻進行了升級改造,重新描金并增加了基礎建設。街道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協調科)重新進行了模塊設計,除了原有的中關村區域發展介紹(長廊),文化墻又增添了三大板塊:轄區中科院院所板塊、院士手模及寄語板塊、轄區重點企業板塊。
據了解,中關村街道轄區匯集了以中科院所屬院所、航天五院、中國航空科技集團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和以聯想、龍芯為代表的上百家高科技企業,還有5000多名科學家和高級知識分子,生活在轄區內的兩院院士就有114位。由此,街道轄區內的中科院所、重點企業與工作生活的“兩院院士”積極參與了文化墻的設計,展示了中關村地區文化風貌。
只見上面銅板刻著“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上下求索,踐行夢想”“鍥而不舍”“努力學習,建設祖國”院士們一句句諄諄教誨,和金光閃耀的文化長廊交相輝映。“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院士手模及寄語板塊不僅囊括了轄區37位院士的寄語,還展示了他們的手印,路過的年輕人們把手放在院士的手印上,不僅表示對老一輩科研者的崇敬,更能以這種方式表達對科學精神的傳承。院士手模及寄語、轄區重點企業板塊的右上角還有二維碼,過路行人不僅能看文字和圖片,還能拿起手機,掃碼查看院士或企業具體信息。
中科院院所板塊展示了街道轄區23家中科院所的logo,體現出從1953年中科院研究所進駐中關村以來,70年間,高等院校在這里落地生根,科研院所在這里抽枝散葉茁壯成長的勃勃生機。
在中關村,創新早已融入人們的血脈之中,改革開放的歷史浪潮滾滾,把出類拔萃的科技創新企業推到世人眼前。轄區重點企業板塊展示了30家重點企業的logo,凸顯出中關村群英薈萃的地區特色與科技企業集聚比拼的創新活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