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科院海洋所軟體動物發育演化研究取得新突破

            2019-12-25 17:57:4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王健高

            科技日報記者?王建高 ?通訊員?王敏

            12月2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刊發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劉保忠課題組題為“Dorsoventral decoupling of Hox gene expression underpi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ollusc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基于Hox基因在軟體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達模式,提出了軟體動物身體模式發育演化新機制,為理解動物的演化機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圖為笠貝和石鱉Hox表達模式 ? ?受訪者 ?提供

            軟體動物是除節肢動物外的第二大動物門類,也是種類最多的海洋動物類群。軟體動物的一大特點是其身體模式(bodyplan)存在極大的多樣性,常見類群如雙殼類(牡蠣、扇貝、各種蛤等)、腹足類(海螺、笠貝、海兔等)、頭足類(章魚、烏賊、鸚鵡螺等)身體模式差異極大;其余較小的類群如掘足綱(角貝)、多板綱(石鱉)、無板綱、單板綱等也各有自身獨特的身體結構模式。軟體動物如何發育演化出如此多樣的身體模式,是一個重要的演化生物學問題。

            Hox基因是動物發育的關鍵基因,其沿身體前后軸表達(共線性),在多數動物中表達模式十分相似。然而,軟體動物Hox基因的表達模式非常多樣化,其中原因尚不清楚。本論文針對兩種演化關系較遠的軟體動物(笠貝和石鱉)的Hox基因開展了系統研究。通過對大量發育時期表達數據的對比研究和系統總結,發現這兩種動物Hox表達模式看似差異極大,實則隱含了重要的共有規律:兩種動物Hox基因的表達均可分為兩部分,分別與背部的貝殼和腹部的足相關聯。背部表達與每個類群獨特的貝殼樣式相關,腹部表達則在特定發育階段呈現保守的共線性模式。這些結果一方面澄清了關于軟體動物Hox基因共線性表達的爭論,另一方面解釋了為何在不同類群軟體動物中總能觀察到不同的Hox表達模式。基于對這個深層次的規律的新認知,研究團隊提出了關于軟體動物演化機制的新假說,即Hox基因背腹分離的表達模式,推動了貝殼和足的多樣化,進而支持了軟體動物身體模式的多樣化。并且,該假說可以進一步擴展到更大的動物分類階元,可能是一個基本的身體模式演化機制,為理解動物多樣化事件(如寒武紀大爆發等)提供了重要參考。

            圖為軟體動物身體多樣性演化機制假說 ? ?受訪者提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