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俞慧友?
通訊員?馬曉東
為何孕媽情緒多變,喜怒無常,更易抑郁?寶寶不開心,媽媽會有啥反應?24日,記者從湖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文利新教授團隊16年研究成果誕生的原創學說“生殖應激假說”,和首張“生殖應激”圖,解釋了“寶媽”與“媽寶”的各種“神反應”,系列成果日前發表在生殖與醫學領域權威期刊《生殖》上,為闡釋妊娠期多種經典、重大并發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產前產后抑郁癥等的發病機理和預防提供了理論指導。
文利新認為,人類和動物的生殖過程,如發情、妊娠、分娩和過度哺乳等特殊生理活動,是能引起應激反應的“生殖應激”。同時,胎兒也是母體的一個特殊應激原,其自身與胎盤組織分泌的CRH和胎兒皮質醇進入母體血液,能引起“母體被動應激”。反過來,胎兒在母體子宮內不斷生長發育成熟,同樣會受到母體、母體子宮張力、宮內環境等影響,引發“胎兒宮內應激”。
正因這些應激的存在,能解釋業內“到底是寶寶還是媽媽率先發動分娩信號”等爭議。文利新還稱,學說也給出了孕婦為何要注重營養搭配及確保營養足夠的理由。當營養供給不足或生殖任務加重時,如多胎妊娠或母體過度哺乳,母體會應用應激機制動員機體營養貯備,優先保證生殖所需。一方面說明了“母親的偉大”。另一方面,這也將導致母體神經內分泌變化,引起營養代謝改變、免疫力減弱、抗病力下降、生殖功能障礙及并發多疾病的臨床征候群,即“生殖應激綜合征”。“因此,母親要保證營養,避免這種應激的產生”。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