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華凌
記者12月24日從北京市海淀區“智慧審批”啟動發布會上獲悉,海淀基于全區“一網通辦”平臺,應用區塊鏈、人臉識別、OCR自動識別等技術,在“海淀通”APP上創新推出“智慧審批”新型政務服務模式。對于首批上線的12個政務服務事項,居民可直接在手機上提交辦事申請材料,系統自動審批并即時反饋、告知審批結果,實現“24小時不打烊”,為政務服務賦能提速,進一步提高審批人員工作效率,提升市民辦事的幸福感、獲得感。
據了解,通過“海淀通”APP新上線的“智慧審批”服務申請“企業退休人員就近變更定點醫療機構”,系統會在人臉識別后,通過區塊鏈技術后臺拉取、自動匹配和智能填寫居民的身份證信息,申請人只需選擇要更換的醫療機構并提交申請后,便能即時收到系統的自動預審結果,很快就能獲得網上復審結果,全程可在線完成申辦。
近年來,海淀區此次推出“智慧審批”,是在已經實現網辦事項的基礎之上,選取辦件量大、材料相對簡單的事項,通過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支撐,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先行啟動試點工作,是該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又一生動實踐。
據了解,“智慧審批”服務在北京市范圍內尚屬首例,由海淀區統一政務服務APP——“海淀通”平臺作為統一入口,對于流程簡易、材料較少的政務服務事項,在申請人提交申請后,系統自動核驗、自動審批,即時出具審查結果,全程無人工干預,實現政務服務“24小時不打烊”。
目前,試點工作已在中關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溫泉鎮政務服務中心同步啟動,首批可線上辦理的“智慧審批”服務事項包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住宅清潔能源分戶自采暖補貼的審核、實行社區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申領住宅清潔能源分戶自采暖補貼辦理、企業退休人員就近變更定點醫療機構、社會化退休人員變更定點醫療機構”等10項個人事項和公共場所衛生許可注銷、生活飲用水衛生許可注銷等2項企業法人事項。據了解,“智慧審批”服務自12月4日啟動試點以來,辦件量達20余筆,以辦事群眾關注的“一去一回”辦事體驗為驅動力,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將受理、審核等多個環節合并為系統自動核驗審批環節,讓辦事群眾可隨時隨地通過刷臉、拍照、錄視頻等方式來完成事項申報,感受新技術帶來的“隨時辦、即時批”的高獲得感、幸福感。
據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淀區在做好全市區塊鏈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整合運用OCR、大數據等新技術,探索推出智慧審批,一方面提高窗口人員的工作效率,減輕其負擔和壓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辦事人的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間、減跑腿,實現審批端和辦事端的雙贏,隨著改革的持續深化,將惠及更多的窗口審批人員和辦事群眾”。
?“智慧審批”模式在提速增效的同時,還需要強化信用約束,使守信者可享受到相關改革便利。據了解,海淀區“智慧審批”服務模式引入“政務+信用”理念,對于無不良信用記錄的辦事對象,通過采取事前信用承諾,提供“智慧審批”的“即批即得、秒級響應”;對于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則需要走常規申報、審批流程,在法定或承諾時限內完成事項辦理。同時,為保障試點工作平穩運行,“智慧審批”上線期間,采取電腦自動核驗、人工后臺抽查等方式,對系統審批結果進行核驗確認。在審批過程中產生的失信行為會在“智慧審批”系統建立信用臺賬,實時反饋回信用海淀,形成信用閉環。通過信用數據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深入應用,推行“您承諾、我許可”的承諾制審批模式,以及 “事前管標準、事中管檢查、事后管處罰、信用管終身”的信用聯合獎懲閉環機制,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形成智慧監管、包容審慎監管和長效監管,提高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簡約性,聯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智慧審批”工作成效。
北京市海淀區政務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區智慧審批將不斷總結試點經驗,優化改進服務系統,完善服務模式、工作機制、業務流程等;將對接信用中國等更多渠道信用數據,繼續深化分級分類管理,推出更多的容缺辦、承諾辦事項;將持續擴大“智慧審批”服務事項范圍,尤其是要立足海淀區科技創新的職能定位,選取和職能定位相匹配的政務服務事項推行“智慧審批”。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