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文明】
編者按: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1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冬至”。冬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后,白晝將逐漸變長。中國農學會和光明網聯合推出“二十四節氣與農耕文明”系列動畫,現在,讓我們跟隨“農學小博士”農小哥一起了解“冬至”背后的農業知識吧。
大家好,我是農小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寒冷的冬至已經到來。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在這一節氣中,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鹿開始解角,山中的泉水恢復流動。
冬至日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后,白晝逐漸變長,但是由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地面輻射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仍會繼續下降。
日照數九,清霜風高。冬至前后,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各地應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并及時消滅越冬害蟲。同時,應加強畜禽的冬季飼養管理,適時修補畜舍,以保溫防寒。
品讀農耕文明,點亮智慧生活。我是農小哥,我們下個節氣再見。
出 品:中國農學會 光明網
科學顧問:趙皖平
監 制:戰 釗
策 劃:廖丹鳳 趙清建
腳 本:廖丹鳳 馮桂真 張 楠 張 蕃 關 昕
制 作:萬 璽 劉 明 肖春芳
[ 責編:武玥彤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