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1月9日電(記者張蕾 通訊員宋平、勞萬里)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木質復合材料創新團隊將折射率與纖維素不匹配的樹脂浸入脫除木質素的木材,固化后得到高霧度透光木質復合材料,可將束狀聚集激光進行3D空間散射,故將其命名為木質激光散射體復合材料(以下簡稱“激光木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學術期刊《先進材料》上。
透明木材(亦叫透光木材)是在木材科學與材料科學基礎上交叉孕育、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綠色復合材料。獲得透明木材的常規做法是將折射率與纖維素匹配的高分子樹脂浸入脫除木質素(或木質素發色、助色等基團)的木材,固化成具有一定霧度的透光木質復合材料。不過,霧度(亦叫不清晰度)卻使透明木材難以應用于有高透明需要的領域。
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研究員唐啟恒介紹,團隊利用逆向思維研究得到高霧度透光木質復合材料,在微觀下表現為木材細胞骨架和樹脂形成雙相互穿網絡結構。“該結構形成折射率極其不均勻的介質體系,促使光在網絡結構中發生高度散射——這種特性恰好有將束狀聚集的激光進行3D空間散射的天然優勢,不需要經過光轉換步驟即可實現高效率固態激光照明,有效解決了當前發光二極管(LED)存在的光轉換效率下降的致命缺點,有望成為下一代光源的潛在競爭者。”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研究員陳勇平表示,未來,“激光木材”在涉及國防軍工、民用科技的照明領域,例如遠距離島嶼、無接觸室內外、深海、極端環境等,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業界專家認為,該成果不僅為木材光電子學的發展及木材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論參考,還可助力我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0日 07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