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曾理
12月20日,由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與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孫建國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組共同主辦,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免疫治療專委會承辦的智能放療研討會及肺癌新進展論壇在渝召開,會上由孫建國教授主編的《數字化智能放療》正式發布,為數字化智能放療提供了第一部專業著作。
據了解,腫瘤放射治療是利用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大約7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療,約有40%的癌癥可以用放療根治。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放療技術雖已總體處于高精尖階段,但仍存在諸多不足,如放療從業人員少、放療技術不完善、影像技術自身局限、放療流程自動化程度低、缺乏中國版放療指南等,亟須將蓬勃發展的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融合到現代放療技術中,促進數字化智能放療向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孫建國教授介紹,數字化智能放療是將數字醫學、人工智能、計算機信息技術及通信技術深入融合應用于現代放療的學科,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化、精準化、同質化 的智能放療及智能管理。
此次發布的專著《數字化智能放療》依托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詳細介紹了智能放療的最新前沿,凝聚著數字醫學、人工智能、放射治療、互聯網等領域專家共同奮斗的結晶。孫建國教授介紹,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數字化智能放療這一新興交叉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主要成果、應用現狀、應用前景和發展方向,并展望了未來智能放療的運行模式。本書旨在幫助廣大放療從業人員了解和掌握智能放療的發展歷程、發展前沿、臨床應用和未來方向等,希望促進放療同行的知識更新,推動數字化智能技術的放療應用轉化,實現不同層級醫院同質化放療的理想遠景。
本書是第一部詳盡闡述數字化智能放療的專業學術著作,適用于腫瘤放療醫師、物理師和技術人員,也可作為醫學影像、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和數字化技術等學科從業人員的重要參考資料。該書的出版,對于促進智能放療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智能放療與國際接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