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自然》評出本年度影響世界的科學人物

            2019-12-19 09:58: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18日凌晨公布了2019年度影響世界的科學人物。這些科學家因對地球生物多樣性、快速射電暴、量子計算機等研究入選,其中,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中國科學家鄧宏魁入選該榜單。

            今年9月12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學者“以基因編輯技術之長,補‘柏林病人’之短”的探索——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教授與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佑安醫院等團隊合作,利用基因編輯手段在人體造血干細胞中失活CCR5基因,并將編輯后的干細胞移植到HIV(艾滋病病毒)感染合并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產生效果,這在世界上尚屬首次。

            在當時科技日報對鄧宏魁的采訪中,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項研究成果是第一步,它證明了基因編輯后的造血干細胞在人體中是安全的,并且能夠存活下來,甚至有可能‘逆境繁衍’。”研究團隊后續也將繼續提高基因編輯效率,調整治療方案,以達到治愈的目標。

            《自然》文章中則這樣描述這位干細胞生物學家——第一個發表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對成人細胞進行編輯的臨床試驗結果的人,并在特寫文章中,將鄧宏魁稱為“CRISPR轉化者”。

            除鄧宏魁之外,本榜單還包括巴西、瑞典等多國科學家,例如:巴西物理學家里卡多·戈爾沃,他的團隊揭露了亞馬遜森林砍伐的加劇;天體物理學家維多利亞·卡斯皮,收集了迄今為止關于快速射電暴的最佳數據;神經學家奈納德·賽斯坦,其實驗室通過復活幾小時前死亡的豬的大腦,挑戰了我們對生死界限的思考;生態學家桑德拉·迪亞茲,其共同領導了145人專家組,對地球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迄今為止最權威的評估,報告有百萬個物種正走向滅絕;微生物學家讓-杰奎斯·穆耶貝·塔穆弗,努力抗擊正在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古生物學家約漢納斯·海樂-塞拉斯,其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380萬年前南猿頭骨,重寫了人類家譜;物理學家約翰·馬廷斯,其團隊的量子計算機可以比最好的傳統計算機更快地進行計算,跨過了一座里程碑;瑞典研究者格利塔·桑伯格,聚焦各國在減緩全球變暖方面的行動等等。

            《自然》雜志特寫主編里奇·摩納斯特斯奇認為,這份榜單通過關鍵人物,探索了今年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一些時刻,“這些故事范圍很廣,從量子計算機第一次超越傳統模式,到應對氣候變化、森林砍伐以及對非洲埃博拉疫情的努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