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匯125家“大塊頭” 做科普這件大事情

            2019-12-19 09:53: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華為、騰訊、科大訊飛、中國物理學會、中國化學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125家在各自領域都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塊頭”,如今有了一個共同的身份——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以下簡稱科促聯合體)成員。

            12月18日,科促聯合體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成立大會上表示,組建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是科技支撐社會治理的新探索,為中國科普開辟了一種嶄新模式。

            正在提升的公民科學素質

            8.47%,這是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到2020年,這一比例應該達到10%。

            實現10%的目標,已經有了基礎。

            具備科學素質,指的是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北大政府管理學院《公民科學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表明,公民科學素質提升對于經濟發展、創新能力、政府治理、公眾參與等均有正相關作用,科學素質每提升1個百分點,地區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口比重的對數就提升0.10,人均人力資本提升約214元。

            調查顯示,我國公眾科學素質水平呈現出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匹配的特征,有10個省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北京的公眾科學素質水平位列前兩名,均超過了20%,進入了科學素質高水平發展階段。從區域看,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公眾科學素質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是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根本途徑。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激發社會科普的澎湃力量

            “長期以來,我國科普工作實行政府主導模式,為公民科學素質的快速提升、接近創新型國家的門檻起到了關鍵作用。”懷進鵬說。

            從世界主要科技強國的經驗來看,這些國家雖然沒有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科普動員系統和科學傳播組織體系,但依靠社會內生動力,高校、企業、科技社團等各類社會機構自發積極參與科學傳播,對于提升公眾科學素質、激發創新活力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代,我國科普事業迎來歷史性“拐點”。如何讓科學抵達更多公眾,更加深入人心?懷進鵬指出,這需要創新組織機制,充分激發全社會科普的澎湃動力,實現政府主導和多元參與的“雙輪驅動”。

            其實,相關嘗試也一直在進行。

            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廣泛開展課堂之外的科學素質建設;大中城市的現代化實體科技館,與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數字科技館一道,構成基本全覆蓋的現代科技館體系;科普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動員機制,政府部門、高校、企業等各界力量積極參與組織實施……

            此次成立的科促聯合體,不是國家的指令任務,不是成員單位的職責主業,而是基于情懷擔當,在科學精神、志愿精神感召下自愿結成的公益聯合體。

            聯合體內,有44家央企、10家民企、4家媒體、26家學會、28所高校和13個科研文化機構。

            他們聚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人才、教育、傳播、創新資源,涵蓋了知識發現、成果轉化、科學傳播、人才培養、社會參與等關鍵環節。

            比如,互聯網頭部企業的產品用戶數以億計,各大央企肩負著國防科技和民生科技發展重任,主流媒體構成國家科學傳播的中堅力量,名牌高校培養數十萬科技人才,國家級博物館、科技館都是公眾最愛“打卡”的文化場所……這些要素匯成社會化科普大生態,將推動科普價值鏈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全方位拓展。

            “大塊頭”運作好也要有大智慧

            懷進鵬坦言,匯聚這些“大塊頭”,本身就很不容易。合作和團結,是聯合體的題中應有之義。

            聯合體這個平臺,要打造的是成員單位之間的新型合作關系,促進信任、協同,實現合作共贏,才能為聯合體長遠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比如,通過科學素質跨界合作,能幫助部分成員單位更好地構建先進信息技術所需的應用生態,也可以讓有些成員單位在重大工程項目實施中得到更多公眾理解和支持。

            大也有大的難處。懷進鵬說,如何兼顧決策質量和效率,讓大家既心情舒暢又高效有序地開展工作,在組織架構、制度設計和實際運作上是考驗智慧的。科促聯合體以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工作委員會、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組成執行機構,理事長辦公會作為議事機制,先讓聯合體穩步有序運轉起來。

            成立大會上,已經確定了聯合體幾個重要的工作方向,如設立科普大獎、舉辦重大科普活動、服務中國企業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等。懷進鵬表示,未來還有巨大發展空間,留待大家共同拓展。

            科促聯合體第一屆理事會執行副理事長由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孟慶海擔任。他表示,要想鑄就科技強國的大廈,就必須要打牢全民科學素養的根基,厚植創新沃土。“聯合體每一個成員單位都在聯合體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獨一無二的角色,都是推動社會化科普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有各聯合體成員單位作為堅強后盾,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把聯合體建設好、發展好、維護好。”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