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一線看“六穩”
糾正某些部門及大企業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我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承諾,能夠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清償一半以上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任務。
“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以下簡稱清欠),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介紹,去年11月29日,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13個部門和單位組成,辦公室設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聯席會議)制定的清欠工作方案,以國辦名義印發實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拖欠民營企業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決不允許增加新的拖欠。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共償還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5800多億元,中央層面清償進度91%,地方層面清償進度61%。
財政部經建司調研員王明臣進一步介紹,國務院部門和財政部監管企業總體清償進度已達98%,按有關欠款單位的清償計劃,年底前無分歧欠款基本可以“清零”。
而據國資委財管運行局副局長劉紹娓介紹,中央企業基本實現了國資委要求的“雙清零”目標,即2019年沒有發生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以前年度少數基層單位拖欠的8.2億元農民工工資,已于今年1月全部“清零”;2018年底前的民營企業無分歧欠款已基本“清零”,清償進度達99.4%。累計清償欠款1456億元,其中無分歧欠款1208億元。
清欠工作越到市縣難度越大、問題越多,地方財力不足是重要原因。
最近,聯席會議組織6個督查組到12個省份開展清欠專項督查,推動地方落實了一批清償資金,加快了清償進度。
其中,吉林省安排28.74億元資金通過庫款調度方式支持38個市縣開展清欠工作;黑龍江省財政部門安排10億元一般債券分配下達相關市縣,用于解決在建工程拖欠賬款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為8個旗縣安排30億元置換債券用于清償欠款;重慶市召開5次現場辦公會,解決有糾紛欠款超過1億元。
黃利斌說:“清欠工作涉及面廣、情況復雜、責任重大,推進中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和健全法規,從源頭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科技日報北京12月18日電)
(責任編輯: HN66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