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445.7億元,占全省GDP比重2.57%,與國內發達省市還有不小差距。經過長期研究后,我們發現,浙江省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牛鼻子’在于擴大研發投入,需要超常規的力度、跨越式的速度來實現。”日前,浙江省科技廳規劃處處長姚禮敏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不久前,浙江省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浙江省全社會研發投入提升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浙江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總量突破2479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
據悉,2019年浙江省研發投入預計超過1600億元,明年還將在R&D經費年均增長約14%的基礎上,再新增70億元左右的研發投入,為創新驅動發展積蓄后勁。
做強主力部隊,培育創新型企業
從2010年的2.44億元,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0.07億元,作為國內視頻感知龍頭企業的海康威視(002415,股吧),研發投入10年間增長接近20倍。這是近年來浙江民營企業重視研發投入的一個縮影。
企業是浙江省研發投入活動的主體,本次行動計劃將通過建設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等方式促進企業研發活動的擴面和強度提升。
據了解,浙江將開展百家高校院所和創新載體、千名科技人員和團隊,服務萬家科技型企業活動。同時激勵企業加快建設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協同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擴大有效研發投入,力爭到2022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比例達30%以上。
“十三五”以來,浙江省高校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以年均2800家、8900家的速度高速增加,積蓄了較強的研發后勁。此外,浙江省正全面推廣“企業研發項目信息管理系統”,以全面落實加計扣除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現已上線16900多家企業。
目前,浙江省正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雙倍增”行動,落實科技型企業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政策,到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將分別達6萬家、2萬家,創新型領軍企業達100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2%以上、R&D活動企業占比達50%以上。
優化投入結構,鼓勵產學研協同
隨著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北航杭州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學等一批新設立的高水平大學和新型研發機構逐步進入實質性運行,為浙江加大研發投入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行動方案》中提出,要把浙江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發投入、創新績效等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和科技資源分配、績效評價考核等工作的重要指標。
去年浙江高校和科研機構R&D經費分別為72.4億元和47.4億元,從全省研發投入結構看,相對投入不足。補齊高校院所投入短板的同時,浙江還注重引導加大有效研發投入,通過推廣“企業出題,高校、科研院所解題,政府助題”等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為激勵高校院所加大研發投入,浙江省對橫向科研項目到位經費達到300萬元的,經認定可視同省重點研發項目。
此外,浙江還鼓勵公立醫院建立獨立法人研究機構,擴展研發投入渠道,對科研院所開展中長期績效評價改革試點,對研發投入提升明顯的科研院所在科研條件、科研項目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以此力爭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R&D經費年均增長分別達15%和20%以上。
撬動金融資本,研發投入視同畝均稅收
2018年全縣R&D經費投入15.6億元,占GDP比重突破3.0%,從浙江省內排名從第17位躍升至第9位……浙江德清縣的創新破難之舉,激勵浙江省開展研發投入專項提升的同時,也顯露出一項弊病。
“需要正視的是,R&D經費占GDP比重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的設區市僅4個,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姚禮敏看來,《行動方案》指出各級財政可通過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投入方式,確保來源于政府資金的R&D經費比例逐年提高,一定程度上能緩和各地因高校院所、企業分布不均等因素造成的制約。
此外,浙江省鼓勵各地區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研發,發揮各級各類產業基金、風險投資資金、金融資本的杠桿作用,促進銀企聯動、投貸結合,推進各類財政性引導基金聯合社會資本,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企業的投資力度。同時,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優質企業發債提供擔保,推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優化債務融資機制。
“我們會引導市、縣(區)政府在‘畝均論英雄’評價中,加大研發投入權重,將研發投入視同畝均稅收。”姚禮敏表示,浙江要完成這一研發投入專項行動,關鍵要充分發揮市縣政府引導激勵作用,確保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增強攻堅合力。
(責任編輯: HN66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