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工業生產還能繼續“加速跑”嗎

            2019-12-18 15:36: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8日訊(記者林火燦)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前11個月主要經濟指標運行成績單。工業生產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10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其中,八成行業和六成左右的產品生產增長都在加快。

              工業生產實現“加速跑”,主要還是受供需兩端持續改善的影響。這在不久前公布的制造業PMI中已經初見端倪。11月份,制造業PMI為50.2%,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運行在50%以下后回到擴張區間。支撐PMI重回擴張區間的兩大關鍵因素,同樣是生產和銷售。11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2.6%,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51.3%,較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

              那么,推動制造業供需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政策措施效果的持續釋放。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打好三大攻堅戰,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進入下半年,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明顯加大,減稅降費和促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舉措得到較好落實。隨著政策效果不斷顯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也得到了釋放,需求擴張帶動企業采購和生產活動趨于活躍。

              其次是節假日因素。隨著年底的到來,節假日消費預期帶動了消費品行業發展,消費品行業PMI為51.1%,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農副食品、煙酒飲料等行業均保持較快增長。從另一個角度看,由于2020年春節來得較往年早,一些工業企業提前啟動補庫存的步伐。11月份,制造業采購量指數為51%,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上升1.2和0.2個百分點。

              再次,受中美經貿摩擦談判積極信號影響,外部需求有所改善,促進制造業企業信心恢復。11月份,制造業新出口訂單為48.8%,較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1.8個百分點。

              此外,一批重點行業運行相對穩定,增速回升,對經濟企穩趨升有較好支撐作用。從主要工業產品來看,11月鋼材、化工、集成電路、電器機械和器材產量增長較快,增速都在兩位數。汽車生產明顯回升,11月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7%,近一年半以來首次正增長,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加快到7.7%。

              當前,工業生產“加速跑”的勢頭能否延續呢?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是這樣說的:我國擁有聯合國行業門類當中所有的大類行業,兩百多種產品產量世界第一。超大的市場規模,為企業升級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創新驅動也為工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一些新產品和新產業茁壯成長。未來工業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11月份,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9%,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高于50%,分別為54.7%、56%和53.7%。

              居安思危。我們也要看到,當前工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結構性矛盾,還難以完全適應消費升級的發展。從投資看,前11個月,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長2.5%,比上個月下降0.1個百分點,處于較低水平。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2.9%,工業企業盈利負增長導致企業投資的動力減弱。

              一些專家也指出,由于去年11月份工業增速為全年最低點,今年同期生產回升有一定的基數因素影響,且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國內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工業生產仍然存在下行壓力。

              所以說,當前我們仍然要特別注意仍然存在的下行壓力,堅持以創新驅動為主,著力擴大內需,繼續加大相關政策的落實力度,進一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不斷鞏固和加強經濟回穩的態勢。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