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19個納米科技項目簽約,設立6億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建設全球領先的“中國納米谷”,力推黃埔“納米10條”,六位領軍院士大力推介。
17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高新區、廣州開發區正式發布《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促進納米產業發展辦法》(以下簡稱“納米10條”)。同時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大灣區納米研究院”)正式啟動,與15家企業進行合作簽約,廣州高新區與中科院合作簽約4個項目,開展聯合研發、項目合作、平臺建設、科技金融等全面合作。
據悉,多方將聚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納米創新產業集聚區”,依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引進國內外一流納米科技人才團隊和高端項目,未來將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納米創新集群”,建成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中國納米谷”。
當前,納米科技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正與美國并跑且部分領跑的科技領域。但我國納米科技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率仍較低。
“目前我國納米基礎研究走到了世界最前列,納米技術專利高達21萬件。但我國的成果轉化率還很低,大概只有美國的1/30。”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大灣區納米研究院院長趙宇亮直言,“我們的21萬件專利,最后還是一張紙。怎樣把這些基礎研究成果變成國家的生產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挑戰。”
“研究院將建立一支上千人的工程師隊伍,專門服務納米科技成果轉化,其使命是把在全國各地的納米科技研究成果,在這個平臺上來轉移化,變成技術、產品。” 趙宇亮表示,研究院的定位是成為中國科技創新鏈4-6級建設的先行者,填補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之間的鴻溝。
大灣區納米研究院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廣州高新區管委會共同建設,將通過“政府+科學家+企業家+金融+政策”聯合,即建設一個納米技術創新研究院、一家廣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個納米產業基金投資平臺、一套納米10條政策、一個納米技術產業園——“中國納米谷”。
納米產業具有投入高、技術密集和研發設備昂貴等特點,研發團隊和企業需要快速完成技術、產業發展,需要政策支持。“今天出臺的‘納米10條’支持整個納米技術的轉化,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趙宇亮說。
據了解,“納米10條”包括研發平臺獎勵、融資扶持獎勵、重大項目獎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納米之星”大賽獎勵、辦公用房補貼、重大推介交流補助等七個方面的扶持獎勵。據測算,單個納米企業最高能獲得超過1.7億元的政策扶持。
其中全力支持建設納米科技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并對重大產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開綠燈。對建設納米加工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和應用推廣平臺等納米科技領域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按其設備購置費等平臺建設費用的50%給予獎勵,每個平臺最高獎勵1000萬元;對特別重大的平臺,每個最高獎勵可達5000萬元。對新建立的納米產業重大項目,根據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行獎勵,最高可達1億元。對帶動性強、產業創新能力突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大的重點納米科技平臺和項目,將另行予以重點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納米10條”送出6億元專項創新大禮包,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包括由廣東省科技廳和廣州高新區管委會聯動,共同組織實施“納米科技”重點專項。雙方從2020年開始根據專項規模和需求,每年按照1:1比例各出資1億元(共3年6億元),支持國內外優秀團隊在廣州高新區開展納米科技研究和優秀成果產業化。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