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建設創新生長中心 彌合地區科技差異

            2019-12-18 04:03:45     來源:科技日報

            美國各地創新產業就業崗位占比變化圖。 圖片來源:《生長中心案例――怎樣在美國推廣科技創新?》報告

            科技創新?全球治理④

            日前,美國權威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和信息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聯合發布《生長中心案例――怎樣在美國推廣科技創新?》報告,認為美國科技創新主要集中在波士頓、西雅圖等地,極端的地區差異阻礙科技發展,并將帶來嚴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報告建議美國政府和國會新建區域性創新生長中心,緩解科技領域的“貧富差距”問題。

            美國科技創新面臨極端地區差異

            報告指出,美國經濟發展依賴高科技創新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科技創新向經濟活動中心轉移,造成美國各地區科技資源分布逐漸失衡,甚至已經達到“極端程度”。

            當前,美國的科技創新正在向少數幾個“超級明星”般的大城市集中。2005―2017年間,在全美創新產業經濟增長額中,波士頓、舊金山、圣荷西、西雅圖、圣地亞哥等五大“科技重鎮”占比超過90%。同時,上述城市的創新產業就業崗位數,也從全美占比17.6%上漲到22.8%。

            據統計,美國創新產業最為集中的16個縣占到全國相關就業崗位的三分之一,排名靠前的41個縣占比超過50%。

            科技創新過度集中成為“國家難題”

            報告認為,科技創新的“地區極化”正在帶來嚴重的負面外溢效應,包括房價螺旋上升、大城市交通擁堵以及人才分布不均衡――明星城市云集高素質人才,其他地區則面臨人才短缺。這可能使整個國家陷入“發展陷阱”,拉大科技創新中心和偏遠地區的貧富差距。這些問題可能帶來科技投資外流到印度、加拿大等其他國家,損害美國以創新為基礎的國家競爭力。

            此外,科技創新的地區差異還將帶來其他問題。遠離科技中心的人必然面臨較差的經濟發展環境,社會公平難以保證。地區差異甚至可能激化國內政治矛盾,帶來政治動蕩。

            更嚴重的是,單純依靠市場調節無法解決科技創新的地域差異。因為新興的創新產業具有“抱團”特征,“集中”會給科技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這帶來了強大的創新推廣阻力。

            重拾“生長中心”戰略促進均衡發展

            報告寫到,現在正是重拾、更新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奉行的“生長中心”戰略的時代,即集中投資有限的幾個地點,“催化”整個地區和國家的騰飛。

            報告建議,美國應在腹地再新建8―10個科技創新的“生長中心”。為此,政府需要建立謹慎并有競爭性地“選擇程序”,以確定最有潛力的地點,并“慷慨地”提供創新政策支持。

            報告認為,這些“生長中心”必須遠離現有的科技中心。政府提供的支持包括連續10年、每年每地高達7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投入,一定數量的勞動力發展基金,賦稅和監管優惠,商業貸款,土地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等。

            報告給出了35個有潛力城市的名單,覆蓋美國19個州,其中絕大部分城市遠離海岸和現有科技中心,大部分位于五大湖、南部、西部山區等科技欠發達地區。

            報告估算,如果新建10個“生長中心”,美國政府要在10年內投入1000億美元。這看起來是個“天文數字”,但事實上比10年的化石燃料補助還少。

            報告承認,“生長中心”戰略無法徹底解決美國小城市、城鎮和鄉村面臨的危機。但是,它卻能帶來“新的活力”,更多的地區將從“生長中心”的發展中獲益。這將成為一個“重大突破”,因為政府不僅能將科技帶來的機遇帶到全國更多的地方,還將刺激更多的創新,提高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責任編輯: HN666)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