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轉基因技術是指通過利用DNA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并使之產生可預期的、定向的遺傳改變。作為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組成部分,提起轉基因伴隨而來的總是一條又一條謠言,《大話轉基因》系列動畫以科普轉基因、辟謠為主要內容,以《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為主要人物,將轉基因知識與他們在取經過程中發生的奇遇故事相結合,解答大眾對于轉基因的疑惑,幫助大眾了解轉基因的優勢。
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對土地、水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和壓力日益增加,進而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為了應對挑戰,我們必須采用新的技術,轉基因正是其中之一。
其實,轉基因現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轉基因并不違背自然規律。地球上所有物種起源于同一個祖先,其遺傳物質是DNA,在遺傳上具有實質等同性,這是轉基因的遺傳基礎,也是傳統雜交育種的遺傳基礎。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細菌基因轉移到植物染色體上,能穩定遺傳和表達,因為生命來自于同一個祖先。
傳統雜交育種技術也是一種廣義上的轉基因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性狀。傳統雜交技術曾經培育出生物毒素高的有毒作物。轉基因技術是一種中性技術,安全不安全關鍵在于轉什么基因。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應用實踐證明,轉基因技術風險是可控的。
上世紀30—50年代興起的遠緣雜種育種技術與細胞質融合技術,打破了物種生殖隔離,培育出“不自然”的作物新品種。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興起的化學或輻射誘變育種技術,誘發種子產生基因突變,從中篩選出更加“不自然”的作物新品種。科學分析一再證明,轉基因作物與非轉基因作物之間的營養成分差異,遠遠小于同一個作物不同品種之間的差異,甚至小于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域種植造成的營養成分差異。
在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上,歐盟耗資2.6億英鎊,支持了400多個獨立研究小組對超過50個轉基因安全項目進行風險評估。2010年,歐盟委員會報告給出官方結論:第一,沒有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會對環境和食品及飼料安全造成比傳統作物更高的風險;第二,由于采用了更精確的技術和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轉基因作物甚至可能比傳統作物和食品更加安全。此外,全球至少包括中國在內的59個批準進口轉基因的國家也通過科學規范的安全試驗證明:食用含有轉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與食用含有常規育種技術培育的作物成分的食品相比,并不具有更大的風險。
正是基于堅實的科學試驗證據,國際糧農組織和國際衛生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認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非轉基因食品一樣安全,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光明網基因科普團隊)
[ 責編:趙清建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