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姚坤森)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高齡、獨居、失能、失智等現象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成為當前“互聯網+”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
日前,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指出,針對城鄉、區域間優質社會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將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段加快社會服務在線對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擴大線下服務半徑。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雄強說,當前養老服務產業不斷發展,在全國多個城市的試點實踐中,將信息通信技術和醫療、健康、養老等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形成養老機構和日間照料中心協同發展,逐漸成為新的探索。
比如,北京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怡親安安”的上線運營,天津虹橋街道辦事處建設“微實事”工作室,青海省達日縣的“互聯網+健康”項目等,不僅實現了老人康養服務的精準化、定制化、智能化,還進行了精準幫扶定制服務,改善了高原地區地域疾病監測和治療的狀況。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周清玉說,在助老服務項目上,通過與北京普天大健康專業團隊合作,依托老干部活動站,提供助餐、助醫、助潔等無償和低償服務,滿足了老人個性化、多樣化、人性化需求,不僅彌補了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居家、社區養老資源供給不足問題,還實現了老干部職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和老有所樂。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服務的‘精準化’成為必然趨勢。”北京普天大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伯軒說,在“開馨助老”服務平臺上,囊括點餐、管家、慢病管理、睡眠安全、活動咨詢等版塊,可以實現提前訂餐、預定生活服務、管理健康檔案、指導生活習慣、夜間睡眠質量監護、離床報警、發布服務資訊等多項功能。
另外,在線下通過與專業的醫療、康養等機構合作,建立定期服務團隊,按時上門為老人提供健康檢查、照料護理等服務。同時,線上監管平臺實現了老人服務每一環節留痕,后臺實時數據可查,結合網絡視頻監控聯動功能,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還保證了服務質量。
他還提到,今后還需要基于精準化識別結果,對于老年人需求進行分類,提供針對性養老服務支持。通過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整合資源減小養老服務成本,提高養老資源利用率,為精準化養老服務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 責編:李政葳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