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綠孔雀,這種美麗的鳥兒被譽為“鳳凰原型”,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唯一一種原生孔雀,它們曾遍布中國長江以南地區,但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綠孔雀的數量正在持續減少,已至瀕危地步。全世界有超過1000000只孔雀,但中國野生綠孔雀的數量,已不足500只。
12月15日,為保護他們,由三一基金會主辦的越鳥青春·55℃青年科普見面會在北京舉辦。著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野性中國”創始人奚志農,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首席科學傳播顧問花蝕等嘉賓與線上招募的200余位觀眾在現場展開熱烈討論與交流。現場舉辦的綠孔雀攝影展、兒童畫作展等,也生動再現珍稀動物的百般形態,讓到場觀眾流連忘返。
“這次活動不僅是對2019年度綠孔雀保護主題系列工作的總結,也將是未來拓展‘人與自然’主題科學公益項目的起點。”主辦方三一基金會表示。“對于綠孔雀的保護我是非常有‘負疚感’的,因為綠孔雀是云南的特有物種,而且也是云南的標志和象征,但是長期以來都不太被重視。2017年年初,當我知道綠孔雀面臨危機的時候,綠孔雀就只剩下不到500只,所以我拼盡全力去拍攝并發布追蹤綠孔雀的最新影像,然后通過文章及各種各樣的渠道和方式,包括給政府有關部門寫公開信和聯合其他兄弟保護組織發起公益訴訟等,去盡最大可能性地影響更多的方面一起來保護它們。”奚志農老師表示。
現場,奚志農老師從攝影師角度談起綠孔雀的拍攝心得,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了美麗的綠孔雀。
“我們希望通過演講嘉賓的分享,從綠孔雀的生存現狀、保護及公益訴訟案等角度出發,倡議公眾可以從身邊做起,關注、參與城市鳥類保護工作,或支持專業機構保護更遠方的瀕危物種,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增強公眾對動物保護綠色發展的意識以及對科學公益的認知。”主辦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隨后進行的授牌儀式上,三一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自然之友理事李勁,自然之友總干事張伯駒,果殼項目總監李霄上場為嘉賓們頒發“綠孔雀守護大使”證書,感謝他們的精彩分享,也感謝他們為動物保護做出的貢獻。(鐘蕾蕾)
[ 責編:楊帆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