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央紀委揭露新疆貪腐官員以和田玉謀利細節

            2019-12-15 21:01:5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央紀委揭露新疆貪腐官員以和田玉謀利細節!

              撰文?| 薛離

              在給官員行賄的“硬通貨”中,貴州有茅臺,新疆有和田玉。

              12月1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刊文《新疆集中整治利用和田玉謀取私利問題》。

              文章指出,2018年10月以來,新疆和田地區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領導干部利用和田玉謀取私利問題28件。

              不再“瘋狂”的石頭

              上述28起領導干部利用和田玉謀取私利問題中,13件涉及違規收受,11件涉及非法采挖經營。

              在和田玉的主產區——白玉河與墨玉河的交匯地帶,甚至出現過數千臺挖掘機同時作業、夜以繼日的場景。

              中國紀檢監察報文章指出,隨著專項整治的推進,和田地區專門組建和田玉保護發展中心(局),制定出臺《和田玉保護發展管理辦法》《和田玉籽料開采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制度,進一步規范和田玉資源的開采及交易活動,從源頭上預防問題的發生,推動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以前無序開采,很多人都去挖,挖到就能賣,坐地起價、魚龍混雜的現象比較普遍。現在我們進貨和銷售都在專門的玉石市場進行,既規范又透明,市場秩序非常好。”新疆的玉石商人表示。

              文章評價,專項整治帶來凈化政治生態、改善自然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的綜合效益,讓一度“瘋狂”的石頭不再“瘋狂”。

              新疆當地官員怎么謀利?

              在這場玉石的名利場中,領導干部如何謀利?觀海解局注意到,文章中列舉了3個以玉謀利的當地領導干部。

              何強是喀什地區巴楚縣委原書記,癡迷玉石的他,曾計劃退休后開個玉石店。今年1月,何強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據介紹,自2011年7月調任澤普縣委書記后,何強迅速成為該縣玉石市場的常客,其喜愛玉石的“雅好”在當地成為公開的秘密。一些私營企業主和下屬紛紛投其所好,將玉石作為“圍獵”的敲門磚。此后數年,何強利用職務便利,先后幫助多名私營企業主和黨員干部在建設工程項目承發包、設備采購、拆遷補償、職務晉升等方面謀取利益,收受大量玉石玉器。

              喀什地區人社局原黨組副書記、局長陶輝軍,因迷戀玉石,經常在工作時間逛玉石市場,甚至利用手中權力做起了“玉石買賣”——將收受玉石玉器中品相一般、價值較低的,以高出市場價幾十倍的價格賣給請托辦事者,從中謀取利益。今年7月,陶輝軍被開除黨籍和公職,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和田市玉龍喀什鎮政府干部艾比布拉·卡米拜爾是利用職權在采挖經營中謀利的典型。經查,2012年至2015年,艾比布拉·卡米拜爾在擔任玉龍喀什鎮黨委委員、副鎮長、人大主席期間,利用分管治理玉石采挖工作的便利,指使其親屬承包、購買12.5畝集體土地、砂石地,與他人合伙非法采挖玉石獲利124.28萬元,其本人獲利45.6萬元。

              喜歡“斗玉”的副省長

              事實上,和田玉作為玉石中的名貴玉種,將其作為所謂“雅好”行受賄之實的官員,遠不止新疆當地的領導干部。

              2013年9月,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被雙開。而后中央紀委發文剖析其案例披露,作為玉石愛好者,倪發科喜歡“斗玉”,比比誰的玉好。此外,倪發科更深諳其價值,明知玉石價值不菲卻照收不誤,對好的和田玉更是來者不拒。他說:“玉石滿足了我對它現實價值的貪欲感和對收藏價值的期盼。好的玉石玉器資源稀缺,不可再生,物以稀為貴。”

              為什么貪腐的領導干部多對名貴特產情有獨鐘?

              中國紀檢監察報文章總結認為,收受和田玉斂財的領導干部中,認為收受錢財“太直接、不安全”,而玉石是和田的土特產,“頂多就是違紀違法,不會構成犯罪”的不乏其人。這也是利用名貴特產謀取私利者普遍存在的僥幸心理。

              正因此,紀檢監察部門開展了黨政領導干部、國企管理人員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前文提到的新疆和田玉亂象集中整治,也正是在這一大的背景下進行。

              今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披露,整治黨政領導干部、國企管理人員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提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對黨政領導干部、國企管理人員利用和田玉等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利問題開展集中整治,嚴肅查處利用職權或職務影響大肆收受玉石斂財、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和田玉賺取巨額差價、為非法開采和田玉提供便利等突出問題109個,給予黨紀處分、政務處分108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44人。

              資料丨中國紀檢監察報?澎湃等

            責任編輯:陳志杰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