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在第三屆智能協同云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發布了智能協同云2.0版本。
智云長什么樣?
如果說撲面而來的數據是水,那么遵循五層兩域架構而生的“航天智云”平臺,恰恰構建了網絡空間數據循環生態系統,就像自然界中奔涌、流通、自凈化的水生態系統,為數字經濟提供匯聚數據、承載數據、治理數據、按需配送知識和服務的一體化平臺。
航天科工網絡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寧介紹,“航天智云”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所屬網絡信息發展有限公司研制,涵蓋數據解析、人工智能和專家系統、網間網三層,和信息安全和數據采集域兩域的能力,采用智能、協同、云化技術,為上層行業云平臺和產業云平臺提供從數據采集、治理、智能分析、數據析取、業務構建的全流程支撐,并以云化、服務化形式輸出能力,促進上層平臺快速形成面向用戶的業務能力。
航天智云2.0,主要面向數據科學家/工程師、業務工程師、運營/運維人員、安全工程師,提供強大技術中臺支持,實現開發、部署、運營、運維一站式服務。
其中,面向數據科學家提供大量模型、算法和訓練數據;面向數據工程師提供全面的數據采集、治理、融合工具組件;面向業務工程師提供豐富的業務開發構建工具組件;面向運營和運維人員提供應用高效管理的工具組件;為安全工程師提供各類虛擬化云安全和數據安全工具組件。
姓智名云,一朵智慧的云
智云2.0具有智能、協同、云化的特點。
王寧介紹,當前,我們面臨不斷匯聚的海量數據,且以60%年增長率增長,數據量大而龐雜,其中80%為非結構化數據,能夠被標準化、統一分析處理的非常少,難以直接使用。“如果無法從數據中提取信息、形成知識,如果不能高效地、流水線般地處理數據,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無從談起。”
智云2.0聚焦打造云環境下云數智一體化工廠,通過強大的數據中臺支撐,提供多源異構多態數據融合、一站式大數據開發、全鏈路大數據管理、全生命周期質量監控、數據血緣追溯等能力,實現數據全方位匯聚治理,使數據獲取、處理、分析,更加便捷、高效、準確,將數據真正轉化為可再利用的數據資產。
王寧表示,航天智云平臺全面適配國產系列服務器,自主開發云基礎設施,形成了云、數、智平臺,為整個數據鏈條的構建、運行提供核心基礎設施支撐。未來將基于新一代通訊技術設施和網絡設施建設,具備全球范圍7*24小時服務的能力。
此外,航天科工按照“一云五網N平臺M應用”總體布局,以航天智云作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底盤,在其上建設面向工業、農業、商業的產業平臺,以及各類行業應用平臺,支撐科工集團及聯盟400余家法人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200+平臺應用基于航天智云建設、運行、運營,覆蓋全國20余省、500余家單位,已經形成了云、邊、端的全國產化的大規模信息系統。實踐運用涉及20+智慧產業應用領域,支撐30余個省市的大型智慧交通系統、100余個智慧林業項目、300余個國內/國外智慧水務工程、30余萬畝智慧農業建設。(宋雅娟)
[ 責編:宋雅娟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