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是中國科學家于2012年提出,旨在高能物理領域探索和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質丟失、尋找暗物質、真空穩定性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尋找新的物理規律的一項計劃。近日,在2019未來科學大會上,光明網記者就CEPC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王貽芳
王貽芳表示,CEPC的科學目標是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質。希格斯粒子雖然已經被發現了,但它的性質有很多不確定性和疑問,這些疑問和超出物理模型的新物理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知道標準模型不是一個終極理論,它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絕大多數都和希格斯粒子相關。目前來看,全世界粒子物理學家絕大部分人認同,希格斯粒子的精確研究是未來發展最好的窗口。”他說。
王貽芳認為建造CEPC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第一是這一項目的科學目標十分重要;第二是國際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們有利,使得我們有可能在取得重大發現的時間上提前;第三是中國有這方面的基礎和技術積累,能做這方面的事情。因此目前是CEPC最好的時機。
而對于建造這樣一個大科學裝置需要突破的技術難點,他介紹,從機械、真空、微波、電子,到超導、磁鐵、芯片方方面面都有。這些技術我國已經有過去30年的經驗積累,但還需要往前走一步,在技術上實現跨越。
監制:戰 釗
策劃:宋雅娟
記者:蔡 琳
記者:武玥彤
[ 責編:張夢凡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