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亮家底 政府改革上臺階
讓每一件國有資產都可以追根溯源,既方便管理,又利于按需盤活閑置資產,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國有資產報告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讓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更加規范透明。遏制國有資產流失,盤活資產并保值增值,才能發揮國有資產的最大效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1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北京市政府關于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和關于2018年度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這是北京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首次亮出“家底”:2018年末,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73591.0億元,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總額10178.1億元。
國有資產報告制度落地始于去年。去年10月,國務院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家底”,報告了各類國有資產的基本情況、現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主要管理工作和改革進展等,其中,金融企業國有資產以專項報告形式亮相。隨后,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相關工作部署,都先后建立了國有資產報告制度并落實。今年10月,除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外,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也以專項報告形式,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亮出“家底”。
國有資產在國家、社會、經濟正常運轉中發揮重要保障作用。國有資產報告包括企業國有資產、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總量、結構、分布、經營管理等主要情況。有了這本“明白賬”,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全社會對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產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遏制腐敗,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建設。
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顯示,北京市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有兩大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截至?2018?年末,本市行政單位資產總額?4106.8?億元,事業單位資產總額?6071.3?億元。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科技和文化行業事業資產實現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2.7%、16.0%、9.4%、8.4%。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能夠合理高效保障國家政權運轉,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能夠有效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等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能夠支撐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管理能力不斷增強,職能作用不斷提升,保證了行政事業單位履職和事業發展需要。
2006年以來,北京市先后組織開展了3次全市范圍的資產清查,逐步摸清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家底。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覆蓋全市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按照“一物一卡”的原則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動態管理。目前,系統數據已納入與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服務系統對接范圍。讓每一件國有資產都可以追根溯源,既方便管理,又利于按需盤活閑置資產,推動節約型機關建設,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通過國有資產報告的數據分析,還為下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資本向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重要領域集中奠定了基礎。與經營性國有資產相比,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評價體系尚待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在工作實踐中,還應加強監督問責,依法依規不斷加強和改進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探索建立國有資產績效考評體系,硬化責任約束,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在推進資產共享共用的工作中,如何促進數據、信息這類無形的國有資產共享,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使用和管理。
國有資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是全體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國有資產報告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讓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更加規范透明。遏制國有資產流失,盤活資產并保值增值,才能發揮國有資產的最大效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責任編輯:阮璐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