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評論:GDP統一核算有利遏制“數字腐敗”

            2019-11-22 03:00: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GDP統一核算有利遏制“數字腐敗”

              本報評論員??樊大彧

              今日社評

              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有助于從源頭上遏制“數字腐敗”,引導各地改變“唯GDP”的畸形政績觀。改革將打破原來的“數據孤島”,實現地區數據與國家數據之間的銜接,可以更客觀、真實地反映國家和各地區經濟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有利于科學準確地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及發展變化,實施宏觀調控政策。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將在明年初正式實施,明年全國GDP和各地GDP將是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出來的結果。這意味著,社會呼吁多年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即將落地,長期困擾社會的地區GDP匯總數據與全國GDP數據“打架”問題將得到解決。

              國內生產總值(全國GDP)和地區生產總值(各地GDP)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自建立核算制度以來,一直采取全國GDP和各地GDP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全國GDP,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部門核算本地區GDP。由于統計口徑不統一,導致地區與國家生產總值數據不銜接,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地區GDP匯總數據與全國GDP數據“打架”的問題。GDP數據“打架”亂象,不僅影響了政府統計公信力,也不利于中央正確把握各地經濟形勢,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

              更為嚴重的是,國家對統計權力的約束不夠,客觀上為數據注水、數字造假留下了空間。地區GDP匯總數據與全國GDP數據存在一定差距,在統計實踐上是可以接受的,也是難以避免的,在各國統計工作中也普遍存在。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利用“數出多門”的漏洞,趁機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虛報浮夸。一些地方為了粉飾政績甚至以行政手段干預統計調查,虛報經濟數據搞攀比、爭位次。“數字上的腐敗”一度甚囂塵上,這也導致此前我國地區GDP匯總數據與全國GDP數據存在的差距明顯偏大。

              真實和準確是統計的生命。統計工作是黨和政府實行科學決策和科學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數字腐敗”問題必須根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個別省份在統計數據上動手腳一度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有的市縣經濟數據摻水分甚至達到三成,而且一旦開始造假,往往就是連續數年造假。部分地區和領域統計數據造假問題嚴重,干部群眾反映強烈。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提出要堅持真實準確、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原則,改革核算主體,改革核算方法,改革工作機制,實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提高核算數據質量,準確反映地區經濟發展。

              推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把差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是切實提高統計核算數據質量的重大改革舉措。改革以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計機構核算,改革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機構共同開展的統一核算。從核算機制看,改革后國家統計局統一領導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工作,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制定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方法、制定和規范統一核算工作流程,進行統一核算,核算結果統一發布,有利于真正實現和鞏固GDP核算的統一性、完整性、權威性。

              即將正式實施的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有助于從源頭上遏制“數字腐敗”,引導各地改變“唯GDP”的畸形政績觀。同時,改革將打破原來的“數據孤島”,實現地區數據與國家數據之間的銜接,可以更客觀、真實地反映國家和各地區經濟規模、結構和發展速度,有利于科學準確地研判宏觀經濟形勢及發展變化,實施宏觀調控政策。

              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最大程度提升統計數據質量,這項改革在提高政府統計公信力的同時,也將對推動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覃肄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