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涵養簡約適度的生活觀(縱橫)

            2019-11-21 08:46: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您的社區開始垃圾分類了嗎?近段時間,垃圾分類成為北京市民口中的高頻詞。隨著完善配套措施等后續流程建議出臺,垃圾分類在京落地進入快車道。

              提起垃圾處理,大家最熟悉的概念莫過于“分類”。事實上,垃圾處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源頭管控、分類收集、儲存、運輸、處置等一系列工作,處理鏈條其實很長。相較于末端的分類,源頭減量更是基礎所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做減法,不僅能直接緩解后續分類的壓力,還將間接遏制鋪張浪費之風,是一種科學有效、事半功倍的治理舉措。

              這樣的設想并非憑空而來,不妨看張試點單位的“成績單”。據報道,北京會議中心多措并舉,讓人均垃圾產生量減少了30.6%。而顯著效果的背后,其實并不是什么驚人的大動作,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改進。比如,酒店客房不再主動提供“六小件”,單這一項,每間客房每天就能減少近一斤的垃圾產生量。這些細微之舉如此行之有效,垃圾減量的空間之大可見一斑。

              如果說減量是垃圾分類的源頭治理,那么簡約適度的生活觀則是減量的“精神源頭”。要看到,物盡其用、用之有節自古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說人人都有權追求生活品質,但這并不意味著無節制的資源消耗。何況,無度揮霍、透支消費并沒有增加多少幸福感,反倒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負擔。轉變生活方式,擁抱簡單生活,將低碳理念轉化到日常出行、生活消費的點滴當中,不僅是對自己生活的解放,也是對我們生存環境的貢獻。

              當下,北京垃圾分類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北京會議中心的減量經驗,傳遞出一種思維的轉變。用這樣的綠色標尺衡量我們的生活,可以改變的地方還有很多。機關單位的打印紙可以雙面使用,商場餐廳減少一次性餐具,快遞企業不再追求過度包裝,超市賣場盡量凈菜上市……人人起而力行,勢必能匯聚起一股不容小覷的改變力量,推動城市文明再上新臺階。

              (摘編自11月15日《北京日報》,原題為《垃圾要分類,源頭要減量》)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1日 05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