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為科技成果轉化“松綁”“加油”(創新談)

            2019-11-18 09:46: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還面臨不少“堵點”“難點”“痛點”,如科研成果評估難、收益落實難、專業化服務機構缺乏等。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精準施策,研究出臺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政策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部門和地方相繼出臺了不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文件,讓業內人士都備受鼓舞。最受關注的當屬財政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核心內容是進一步加大國家設立的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有關國有資產管理授權力度,為科技成果轉化“松綁”“加油”。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已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如大幅提高職務發明成果轉讓收益比例、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等,進一步提高了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也在法律層面為國立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賦予了科技成果自主管理權限。

              在此背景下,這個《通知》仍然受到廣泛關注,在于它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關鍵“堵點”,進一步予以疏通。當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多為國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他們的技術成果屬于職務發明,被認定為國有資產。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涉及一系列國有資產使用、處置、評估、收益等管理規定,需要完全參照國有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這樣一來,無形中增加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阻力,降低了轉化效率。

              筆者曾采訪過一位高校化工系的副教授,他的一項實用專利是企業急需的技術,就是卡在了“作價入股”上。他按照國有資產處理的程序將轉化項目提交給學校快一年了,還沒有審批回來,企業干著急。對此,學校負責轉移轉化的管理者也很無奈。

              這樣的個案頗具代表性。當前科研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國有股權管理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國有股權轉讓、對外投資等事項,需要按權限逐級報財政部審批或者備案,產權登記事項需報財政部辦理,手續多、耗時長;二是與科技成果轉化有關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比較分散,在政策理解、執行上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瞄準關鍵“堵點”對癥下藥的《通知》,進一步授權中央級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門來辦理相關事項,受到廣大科研人員歡迎。

              科研人員利用發明專利創新創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當前,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還面臨不少“堵點”“難點”“痛點”,如科研成果評估難、收益落實難、專業化服務機構缺乏等。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精準施策,研究出臺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政策,同時支持鼓勵地方、基層探索創新。只有這樣,科技成果的轉化之路才會更通暢。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8日 19 版)

            (責編:牛鏞、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