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增就業提前實現全年目標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了最新一期經濟數據,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但同時受到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以及國內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疊加的影響,經濟運行面臨的風險挑戰仍然比較多。對此,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昨日表示,當前應做好政策協調聯動,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促進就業穩定增長,保持物價基本穩定,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努力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為明年經濟平穩運行奠定基礎。
要點1
1-10月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在新聞發布會上,劉愛華介紹了1-10月份經濟運行總體情況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三次產業持續發展。農業生產今年總體形勢比較好;工業增速與前三季度是持平的;服務業來看,1-10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也與前三季度持平。
第二,國內需求穩步擴大。從零售來看,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1%,與前三季度基本持平。從投資來看,投資增速目前大體穩定。
第三,就業物價總體穩定。從就業看,前10個月城鎮新增就業已經完成1193萬,提前超額完成了全年的預期目標。從物價來看,1-10月CPI同比上漲2.6%,仍然在年初預定的3%左右的預期目標內。
第四,外貿外資有所改善。10月份出口比上月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從上個月同比下降轉為10月份的增長2.1%。
劉愛華指出,從判斷宏觀經濟常用的四個方面,即增長、就業、物價以及國際收支來看,總體上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指標仍然運行在合理區間內。
要點2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率不降反升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針對外界對于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就業率反而提升的疑問,劉愛華從四個方面解釋背后的邏輯。她表示,首先,經濟總量不斷擴張帶來增量的效應。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為6.2%。據以往測算,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概帶動就業在兩百萬左右。所以,6.2%的增速應該能帶動1100萬到1200萬的就業總量。
其次是結構調整的因素,這些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趨勢在鞏固,相對工業來講,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更強。到2018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經上升到52.2%,所以產業結構的變動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目前我國支持靈活就業的新業態越來越多。近些年來,我國對創業創新的政策激勵也越來越多,所以靈活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
最后,穩就業政策在發揮作用,今年我國把就業優先政策放在宏觀政策層面,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到5.1%,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在逐步好轉。
要點3
未來經濟走勢“長期有基礎,短期有支撐”
針對10月份中國部分經濟數據增速放緩,顯示出下行壓力的現象,劉愛華昨日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如何看未來經濟走勢?一句話就是,‘長期有基礎,短期有支撐’。”
她指出,從長期看,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目前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體系逐漸完備,人力資源非常豐富,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加,市場規模也在培育壯大。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經濟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同時也擁有蓬勃的活力。
從短期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運行仍然有非常多的支撐。首先是我國消費潛力持續釋放。近兩年國家統計局做的服務消費測算顯示,前10個月,服務消費額也是持續在10%以上的增速,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
她同時指出,今年以來,針對國際經貿增長放緩的態勢,我國采取了大量的政策措施推進貿易多元化和貿易便利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外資方面,我國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引資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5%,這是在全球資本流動規模萎縮的情況下實現的6.5%,說明中國繼續是外資看好的熱土。
?
責任編輯:孫劍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