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搶注ETC”別成難解之謎
楊李喆
據央視報道,近日,河北邯鄲魏縣的多名貨車車主在前往銀行辦理ETC時發現,自己名下的車輛已經被邯鄲多地的工商銀行搶注了ETC。車主必須要先到工行,將被搶注的ETC解綁后,才能繼續辦理ETC業務。車主們質疑,當地工行是如何搞到自己的身份信息的。
推廣使用ETC是好事,但很顯然,出現“被搶注ETC”這樣的事情,難免會令人膈應。尤其是,“被搶注”也就意味著車主利益在不知情下被侵害,更不排除車主個人信息遭到了泄露。更須警惕的是,“被搶注ETC”并非只出現在一個地方,前段時間媒體就曾報道,一些山東的機動車主反映車牌被冒用搶注,導致本人無法正常辦理的情況發生。
應該說,ETC既是事關公眾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也正因為有利可圖,才導致了相關利益方不惜動用一切手段,讓各類車主注冊辦理ETC。比如,各大銀行推出前所未有的“補貼”力度,支付寶、微信等互聯網支付巨頭也競相加入“戰局”,甚至有些地方還通過行政手段推廣ETC。
“被搶注ETC”緣何會出現?且只用一個車牌號不用車主名字和電話、身份證信息,就能直接注冊。借助媒體報道,各方也有著自己的解釋,最后板子落到了銀行方面。據工商銀行邯鄲分行負責人表示,這些車牌信息是員工出去營銷ETC,都是在停車場、服務區、高速路口,還有車隊,通過親戚朋友收集的。并表示,已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且將堅決糾正存在的問題,并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處理。而這樣的解釋顯然難以讓人十分信服。
“被搶注ETC”直接反映出市場亂象,沒有將好事辦好,甚至衍生出“灰色產業鏈”,對此絕不能小覷。此前更有媒體指出,根據當前各大高速公路集團的規定,ETC設備實行一車一卡,設備和車輛綁定,同時無論線上線下辦理都必須提供車輛行駛證、車主身份證和車頭照片等資料,對不法商販來說,掌握這些資料就有了販賣的“商機”。
按照國家部署要求,各省要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大力推廣ETC應用和服務,確保今年年底前在籍車輛ETC安裝率達到80%以上,高速公路入口通行車輛ETC使用率達到90%以上。廣大群眾也是比較認同的,但是好事還須辦好,不能縱容其中亂象叢生,尤其是對于借助ETC旗號謀不法之利,更須加大懲治力度。故此,“被搶注ETC”又豈能成難解之謎?
責任編輯:覃肄靈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