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開放,讓上海拔節生長(人民論壇)

            2019-11-12 09:37: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帷幕,四方賓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上海,再次以開放的氣質、創新的品格、包容的氣度,為世界打開了一扇認識中國、走進中國的窗口。

              大都會、洋氣、中西合璧、海派文化……都是對上海耳熟能詳的描述。而蘊藏其中的,正是“開放”這個關鍵詞。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沒有開放,無以成上海。如今超高建筑林立的陸家嘴,當年只是阡陌農田。時光是魔術師,但真正發力的那只手,是開放。應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開放的品格成就了上海的拔節生長。

              上海的海納百川,不是暫時的取舍,是始終不變的姿態。170多年前,開埠后的上海,就抓住“大航海時代”開辟的“全球化1.0”機遇,讓原本只是打魚紡紗的小地方,駛入城市發展快車道,并在數十年之后成長為“遠東第一大都市”;上世紀90年代初,開發浦東的上海干部,大膽地提出“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硬是在浦西的萬國建筑群對面,開辟出讓全球頂尖公司搶灘逐鹿的新疆場;今天,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上海更是在“全球城市”的基礎上,提出要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成了它的新座右銘。

              從中國地圖上看,上海處于長江與東海的交匯處,襟江面海,得天獨厚。但開放所指,不只地理位置,更是心理位置;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動詞。去年,習近平主席在首屆進博會上對上海提出的3條進一步開放要求,上海已基本落實。瞄準“更高水平開放”,上海跑出了加速度。從滬港通到滬倫通,上交所馬不停蹄,打開通向世界的新通道;從上海自貿區到臨港新片區,改革的“試驗田”還在生長,對外開放的圓越畫越大。據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去年的四十六位躍升至今年的三十一位,上海權重占55%,這是不可忽視的“上海分量”;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簽約、拿地到開工,只花了不到半年時間,這是讓世界驚嘆的“上海速度”。

              “長江、尼羅河、亞馬孫河、多瑙河晝夜不息、奔騰向前,盡管會出現一些回頭浪,盡管會遇到很多險灘暗礁,但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是誰也阻擋不了的。”這是中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深刻判斷,也是對這個時代開放潮流的深刻洞察。在這條大江大河中,總有站在潮頭浪尖者,引領開放風氣之先。上海推出的擴大開放100條落地生根,其他城市也紛紛試行擴大開放的新舉措;上海自貿區改革作出諸多創新型探索,31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漸次在全國復制推廣。開放,不僅是對外開放,也是向內打開。我們需要更多城市與整個國家一起,打開視野、放眼世界,邁開步子、走向世界。

              1995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到上海參觀,在東方明珠電視塔上無限感慨:西方報紙說浦東開發只是一種姿態,但我看了浦東的規劃后,覺得你們是實際行動,不是空話。今天,走出“四葉草”,世界各國參展商正準備在中國大展身手。“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墻”而不是“筑墻”,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一定會越開越大。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2日 04 版)

            (責編:楊曦、莊紅韜)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