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具有循環往復性,曾經“急流勇退”的老牌港資房企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00272.HK,以下簡稱“瑞安房地產”)又開始大動作重倉內地。
在長江實業作價40億元將大連項目出售給融創中國開啟最后的“撤離”,10月31日、11月1日,瑞安房地產接連兩日耗資近60億元在上海競得4幅住宅用地及內環一商辦用地。
曾經憑借商業品牌項目“上海新天地”而一炮走紅的瑞安房地產,一度被賦予財富和高端物業的代言詞。不過,隨著近年來內地房企大刀闊斧的激進擴張,瑞安也曾跟隨風靡一時的新世界、華人置業、恒基地產等港資房企一度式微,此次一反常態拿地讓瑞安房地產再度引起行業關注。
“房地產公司要賣房賺錢,合適的地也肯定會買。但一直不買地,說明以其自身的能力搶不到能賺錢的地。港資地產項目不多,自有資金多,而且香港融資成本低,但是港資開發速度太慢,效率低。內地房企資金壓力最大的時候,港企的資金優勢就能最大程度地顯現出來。”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告訴風財訊。
對于之所以再次布局上海,瑞安房地產在回復風財訊時表示:“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已接近60%,整個房地產市場已從開發時代步入資產運營時代。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城市更新是上海等一線城市未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機遇之一,青浦區蟠龍城中村改造項目和普陀鴻壽坊項目未來有較大潛力。"
激流勇進
瑞安集團創始人羅康瑞的父親羅鷹石與李嘉誠等人是同輩人,羅鷹石是香港最早做房地產的一批商人,其入行時間早于李嘉誠等人,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羅康瑞一直欣賞李察?巴哈《天地一沙鷗》一書中海鷗約納堂自強不息的精神,并將其命名為企業的標志。
瑞安房地產正式成立于2004年, 2006年10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最初發展建筑業,后擴展至地產、建筑材料等業務,80年代后積極投資內地,主要在西部地區和華南、華東發展建材、地產等業務,在上海投巨資興建瑞安廣場、瑞虹新城、新天地等大型項目。
此次收購的兩宗地塊一宗是青浦區蟠龍城中村改造項目的住宅部分,鄰近虹橋商務區,離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場地――國家會展中心僅一站之遙。后者――鴻壽坊項目為通往上海市普陀區最繁榮商業帶的門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頗為不易,而該地塊也將用于目前炙手可熱的城市更新業務。
作為上海最大型的私營商業物業業主和管理者之一,獲得鴻壽坊項目后,據估算公司擁有或管理的辦公和零售空間增加至171萬平方米,總資產價值(已計算項目的土地成本)為人民幣750億元,而該工程將于于2020 年下半年開始施工。
無獨有偶,瑞安房地產在今年3月完成收購 Brookfield于China Xintiandi Holding(“CXTD”)的權益,CXTD現為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6月,瑞安房地產旗下投資平臺65億港元購企業天地5號。
快速拿地及并購的B面是,瑞安房地產在融資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就在接連拿地的3日之后,瑞安房地產公告表示,于11月4日,瑞安房地產及Shui On Development就有關發行2023年到期的3億美元優先票據與渣打銀行及瑞士銀行香港分行訂購買協議,并將作為綠色融資框架下的綠色債券發行,該票據利率為5.75%。
在“錢”“地”兩項涉及房企重要運營命脈事項中,瑞安房地產正在雙向發力。
一位券商則認為瑞安房地產頻繁拿地與出售資產密切相關。“前段時間一些房企減少潛在開發項目,從而手上累計了大量的資金。資金在目前的環境下,如果一直放著,也不采用,可能會存在潛在的貶值的風險。因為很多房企的外資房地產基金,沒有辦法將其匯回到香港,與其這樣還不如去收購一些比較優良的項目。”
規模紓困
瑞安房地產的早期發展確實如羅康瑞所期的“海鷗”一般,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新天地大獲成功,借此瑞安房地產迅速馳騁進軍武漢、沈陽等二線城市,這是屬于瑞安房地產的高光時刻。
在“資金說話”的年代,具有豐厚財力的港企一度在內地狂飆突進,但是隨著內地房企高周轉模式的激進發展,運營和現金為王的港企開始掉隊。
雪上加霜的是,瑞安房地產2006年一度卷入上海社保基金委托貸款案風波,歸還數億社保基金后,雖然高管層表示,資金未有任何壓力,但是不論是輿論還是項目發展都受到了多重打擊。
受慢周期的開發模式影響,在2015年中期瑞安房地產凈資產負債率曾達到歷史高位87%,瑞安房地產不得不走上了去杠桿、做減法,頻繁出售資產,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增加現金流的道路。
據風財訊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開始,瑞安房地產出售上海、重慶、大連、南京等地10余項物業及地塊,其中,接盤方不乏萬科、碧桂園、大悅城(000031,股吧)、陽光保險等品牌房企及險資,而眾多項目皆是低價虧本“甩貨”,例如,出售佛山嶺南天地住宅地塊讓其虧損9000萬元,出售大連天地項目權益則虧損4.95億元。不過,這也讓瑞安房地產套現至少500億元(不完全統計)。
一系列的回血操作,讓其保證了較低的負債率,但也制約了其自身的發展。
年報顯示,瑞安房地產2014年凈利潤為17.28億元,而此項指標在2015年呈現斷崖式下跌,直接降至7.88億元,2016年到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0.88億元、16.69億元、19.06億元,2018年的凈利潤相對于2014年的數據僅僅增加了2億元。
發展遲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今年瑞安的銷售額也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前9個月,公司累計合約物業銷售額按年下跌55.65%至48.12億元。2019年上半年,瑞安房地產營收79.02億元,比2018年同期190.32億元,下滑58%。
對此,瑞安房地產公告稱,業績腰斬主要是因為期內物業銷售貢獻減少,2018年因出售上海瑞虹新城1號和7號住宅地塊,為當期貢獻了149.81億元的收入。
此外,區域布局單一,也是瑞安房地產被詬病的另一個原因。
據2018年年報顯示,上海貢獻了瑞安房地產76%租金業績,上海作為瑞安房地產重倉之地,在20.16億元里貢獻了76%的業績,其它城市則占24%。
“上海等市場預計后續表現會更好,是房企重倉的原因,當然此類房企重倉當然容易受到政策調控等影響,需要關注這些風險,后續港資需要積極在高周轉方面做文章,這樣才可以真正樹立行業地位,或者說在具備品質打造的基礎上做高周轉。”一位資深財經評論員坦言。
據官網顯示,目前瑞安房地產共有13個項目,上海太平橋、上海新天地、新天地時尚、企業天地、翠湖天地、瑞安廣場、湖濱道、瑞虹新城、重慶天地、武漢天地、佛山嶺山天地、上海虹橋天地、上海創智天地,其中,10個項目在上海,少數三個項目則分布在重慶、武漢、佛山。
輕重之間
像長實、九龍倉、恒隆等眾多港資房企,都將其重心集中到了商業地產,尤其是高端商場上,選擇以租金支持盈利謀求現金的回流,瑞安房地產也不例外。
羅康瑞曾經想要瑞安房地產快速復制“新天地”的發展模式,以此實現遍地開花。只是,這條在中國舊城改造的樣板之路走得并不是一帆風順。
近日,佛山項目被爆拿地12年仍六成未動工的消息,讓瑞安房地產囤地傳聞甚囂塵上,毫無疑問的是,慢周轉讓其短時間難有成效,而“克隆”之路也并沒有實現像之前的發展模式。
近年來,為了謀求突圍發展,瑞安房地產也在借道輕重資產模式之間轉換。
2016年6月,由瑞安房地產管理的核心+辦公樓投資平臺(“SCOV”)完成首項收購,買入位于上海新天地的優質甲級辦公樓上海企業天地5號;2018年12月,瑞安投資者及瑞安管理人(均為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宏利投資者及中國人壽(601628,股吧)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中國人壽信托訂立框架協議。瑞安投資者、宏利投資者及中國人壽信托同意成立合營企業。
“借籌集自全球金融投資者的重大資金,合營企業將為公司提供主要資金平臺,與長期伙伴擴展其商業地產組合。合營企業亦為公司提供穩定、循環管理費用,有助于多元化公司的收益來源。”
瑞安房地產對風財訊表示,SCOV的三個創始合伙人已經承諾投入總資本7.5億美元,其中瑞安房地產、宏利投資者及中國人壽信托分別于平臺注入2億美元、4.5億美元和1億美元,目標是籌集最多10億美元的承諾資本。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則認為,于商業地產而言,不管是輕資產也好,還是存量更新也好,未來一定是主旋律,諸如像萬達、包括新城,甚至說瑞安。類似于新天地這種成功模式屬于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由瑞安進行的,目前這種項目在不同地點及時間其成功往往具有不可復制性,目前的輕資產模式,往往是別人的項目,再用自己的管理體系套入的話,有時就很難收到應有的效果。”
在歷經2012年之后的銷售困頓,2018年瑞安房地產銷售額迎來35%的增長,合約銷售額達到222.79億,但是,超三成是出售資產所得收入。而今年瑞安房地產將銷售目標一再降低僅為100億元。
2015年,羅康瑞之女羅寶瑜走上前臺,改革浪潮不止,而瑞安房地產也經歷著新秀上崗、元老離散的窘況,包括蔡玉強、黃勤道、劉夢潔、尹焰強、郭慶在內等老臣接連出走,讓瑞安房地產飽嘗人事動蕩的危局。
盡管輕資產之路已經開啟三年,但是瑞安長期以來依然存在“資產重,周轉慢”的問題,這在羅寶瑜進入公司初期也并未得到改善。
內地20多家房企跨過千億門檻,瑞安房地產依然掙扎在百億的迷途之中,在維持商業地產“基本面”的同時,不論是操盤能力、成本與利潤平衡、建筑品質上都遭遇挑戰,重倉會成功尋得下一輪市場發展機會,還是停留在困頓的原點?
(責任編輯:常丹丹 HO016)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