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郭萬超:堅定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2019-11-08 13:39: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郭萬超:堅定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

              當前,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必須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保持戰略定力,更加有力地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對于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打破定勢,深刻認識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積極變革。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不能再用舊觀念來看新現實,必須堅決破除唯GDP增長率的定勢思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特別是,高質量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發展,是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其次,堅定底氣,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出現并不意味著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消失,而是發展條件和環境變化帶來的發展階段的演進和發展目標的升級。一方面,支撐傳統粗放式高速增長的條件發生了變化,我國的低成本優勢不再明顯;另一方面,告別粗放式增長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已經具備,不僅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而且具備了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綠色發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更好支撐,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更為有利。

              堅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還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不要只盯著世界變局中的危而憂心忡忡,要堅持辯證思維,危和機是一對同生并存、可以相互轉化的矛盾,克服了危即是機。唯有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抓住和用好機遇,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積極創造有利因素,方能化危為機、轉危為安,保持健康持續發展。

              再次,保持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一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到補短板上來,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增添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加快重大戰略實施步伐,提升城市群功能。要激發國內需求潛力,拓展擴大最終需求,有效啟動農村市場,多用改革辦法擴大消費。

              二是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要注重創新驅動發展,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強化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要尊重、保護、鼓勵創新,營造環境,創造條件,調動多方面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

              三是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線,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要加快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要健全及時反映風險波動的信息系統。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墻”。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把握好力度與節奏,對不同部門采用差異化的辦法,促進宏觀杠桿率的逐步下降。要積極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加強金融協同監管體制建設,完善對沖異常波動的政策手段與工具,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繼續打好脫貧攻堅戰,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繼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攻堅力度,補齊深度貧困地區在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打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搬遷扶貧和社會保障托底的組合拳。

            (責任編輯:DF1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