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喜看科普有創新(創新談)

            2019-11-04 10:57: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采用演講比賽這種形式,向社會普及“高大上”的學術問題,是科學普及的一個創新

              

              日前,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第二十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圓滿結束,1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等環節脫穎而出,獲得大賽優勝獎。已連續舉辦20屆的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迄今吸引上萬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參與,上千萬公眾通過直播平臺觀看比賽,在社會上引起不小的反響。

              采用演講比賽這種形式,向社會普及“高大上”的學術問題,是科學普及的一個創新。眾所周知,學術問題一般都采用研討會的形式,在科學共同體內部舉行專業交流,而科學普及則大多選擇公眾關注的階段性、常識性科學話題。要把前沿性的科學問題直接科普給公眾,無疑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北京市科協探索新的科普模式,令人耳目一新。這些演講比賽選手身處科學研究最前沿,既能捕捉到科學熱點,又熟練掌握多種傳播技術,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對青年科技工作者來說,演講比賽是認識科普重要性的契機。演講比賽涉及的內容都是他們正在從事的科研活動,如城市規劃、住宅建設、環境保護、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公眾關注的領域,短短十分鐘時間里,演講者要把自己的科學研究說清楚,讓觀眾聽得懂,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通過演講,青年科技工作者體會到科普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科普意識和科普能力。

              青年學術演講比賽還為青年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長提供了一個通道。參加青年學術演講比賽的選手,經過層層選拔和系統的培訓,能夠提升綜合素質和各種能力,同時,選手們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也擴大了知識面,有助于促進學科交叉和跨學科發展。參加過青年學術演講比賽的科技工作者,不少人已成長為學術帶頭人和科研骨干。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這已是科技界的共識和行動。當前,科普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例如,由于缺乏基本的營養知識,一些地方飲食習慣不科學,導致人群“三高”多發;由于基本的農業知識普及不到位,曾導致果農遭受了損失。事實證明,如果科普工作跟不上,科研成果難以順利實現社會價值,無法及時惠及民生,甚至偽科學也會乘虛而入,誤導公眾。

              科普工作理應久久為功,力戒圖熱鬧、走過場、重形式。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以科研一線科技工作者為科普中堅力量,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這一活動能夠堅持20年,值得借鑒和學習。我們期待,這樣堅持不懈、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動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深入人心。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04日 19 版)

            (責編:李楓、岳弘彬)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