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招聘新老師都是一水兒的清、北、碩、博學霸,老師們的個人簡歷更是亮瞎人眼。日前,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官微發布的《校招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引發社會關注。該校最新聘用的20名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19人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3人清北本碩連讀。
教師簡歷:清、北、碩、博
10月30日,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高級中學發布2020屆畢業生擬聘名單,20個錄取者中,有19人畢業自清華、北大,其中有13人為清北本碩連讀,另外1人為北師大本碩連讀,20人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學校還將各位新老師的人物名片曬到官微上。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新老師們的條件好得亮瞎人眼,個個都是學霸級的大咖,還有各種榮譽、獎項加持。
比如徐雅倩:清華大學本碩連讀、中共黨員、以語文130+,數學英語140+的裸分考入清華大學,擔任班級班長、團支書、國際新生拓展營輔導員。榮獲清華大學光華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
龔翰文:北京大學本碩連讀,獲得漢語言文學與法語雙學位,法語達專業八級水平,曾在北大中文系”小麥文學獎“創意寫作比賽中獲得銀獎。
郭宇軒:清華大學本碩連讀。以數學140+、理綜280+的裸分考入清華大學,曾獲得清華學生會優秀學生骨干、學業優秀獎、清華之友-長動二等獎學金等榮譽獎項。
蘇寧:清華大學博士 。高考數學145分;在大連理工大學就讀期間,曾獲程蘭征杯物理化學競賽一等獎,校級優秀三好學生,校優秀畢業生稱號。
侯堯:北京大學本碩連讀,中共黨員。以682分考入北大物理系,曾擔任學院研究生黨支部書記;曾獲得全國數學奧賽省一等獎、生物奧賽省二等獎、北大三好學生、北大社會工作獎、北大優秀黨員等榮譽獎項。
學校待遇:高薪、編制、戶口
中學校之所以能吸引一大批名校畢業生來校任教,與學校給出的優厚條件分不開的。北青報記者在9月13日南外發布的《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高級中學招聘教師公告》中看到,該校招聘的崗位是,高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老師,覆蓋了高中課程各個科目。招聘條件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20屆優秀畢業生,博士、碩士學歷優先;提供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證,身心健康。(如果暫不能提供,必須書面承諾畢業后1年內取得)。為了吸引高學歷人才應聘任教,該中學校給出了優厚的待遇條件:提供一流的教師薪酬和福利待遇,解決編制和深圳市戶口,保障教師過渡性住房。
日前,東莞教育局發布消息稱,保證我市公辦中小學校2020年秋季開學教職員需求,我局計劃于2019年11-12月在東莞市本地設點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公辦學校事業編制教職員崗位414個。以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東莞學校為例,中學教師中,優秀應屆畢業生年薪稅前17-30萬元,優秀的在職教師年薪稅前20-30萬元,特別優秀的在職骨干教師年薪稅前30-50萬元。被學校錄取者,學校將免費為其提供高檔教師公寓,家私家電一應俱全。
發現:中學校聘老師青睞名校高材生
據了解,除了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東莞中學。今年9月,深圳中學招聘哈佛大學畢業生當教師也曾引發社會關注。2019年深圳中學新引進的35名教師中,有博士9人,博士后3人;23人畢業于北大、清華,5人畢業于哈佛大學等世界頂尖名校。據了解,深圳中學共有教師400余人,其中碩士200多人、博士31人。學校的目標,是在未來2年,教師中有100個北大、清華及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分析,中學校之所以能吸引這么多名校高材生,主要是靠以下三個原因:一是這些畢業生喜歡教育事業。二是學校好,很多優秀人才愿在這里充分施展才華、實現自身價值。三是待遇好。據了解,深圳中學的教師收入不錯,剛畢業的稅后大概也有20多萬元。更重要的是能解決深圳市戶口和事業編制。此外學校還為年輕教師提供宿舍。凡是來深中工作的老師,單身的都有一間30平米左右的房間,已婚的會跟深圳市住建局申請人才房。
朱華偉校長表示,為吸引博士等高學歷人才投身基礎教育事業,學校爭取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讓每位教師都能不為物價和房價所困,讓每位教師都能更加體面地教書。
案例:名校高材生做中學老師也不易
科普“網紅”李永樂老師,是高中數學、物理老師。他的學歷是北京大學本科生、清華大學研究生。今年是他從事中學教師職業第10個年頭。在前不久清華大學的一次公開演講上,他談到了自己為什么要當中學老師,“我有20多年是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他說,“我喜歡學校的環境和氣氛,享受站在講臺上的感覺,享受同學們的笑聲和掌聲。”但是清華研究生畢業當中學物理老師并不容易,李永樂在這個崗位上付出了很多辛勞,“最初幾年每天都要備課到半夜12點”他說,“這幾年好不容易熟悉業務了,領導又給加了新任務。”
一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高學歷人才當中學教師的優勢是,能夠把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解題能力言傳身教,啟發學生、培養學生。另一方面,他認為,高學歷人才教師上崗后需要提升的是教學能力,包括教材分析、演說、表達、組織等綜合能力,能把教材講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們聽得懂,對學習產生興趣。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趙新培
?
責任編輯:李思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