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10月28日消息(記者林彥銀)冬天穿多少衣服都擋不住湖面刺骨的寒風,夏天則是難以忍受的酷暑,泛舟湖上,對南四湖上的投遞員王少朋來說少的是詩意,多的是辛苦。
作為山東濟寧微山縣郵政分公司南陽支局的一名投遞員,今年36歲的王少朋從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負責南陽支局唯一一條水上郵路。一年四季,一周6天,都能在湖面上看到他駕駛著一艘簡陋的綠色郵政船,為沿線7個村的3500多位村民投遞報刊、文件、包裹......12年,他走出了30多萬公里的郵路。
王少朋每天駕駛著這艘船行駛在湖面上。(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一天要走45公里水路
與山東省內其他郵政支局不同,微山縣郵政分公司南陽支局位于南四湖中的南陽島上,這里四面環水,進出都靠船只。南陽支局目前共有3條投遞線路,除了王少朋負責的水上郵路,其他兩條郵路投遞的村莊多連在一起,難度相對較小。
王少朋每天投遞的線路上看似只有7個村莊,但這7個村都位于南陽島四周的小島上,中間隔著寬闊的水面,一圈走下來60多公里,其中水路大約45公里,需要七八個小時的時間。
微山縣郵政分公司南陽支局。(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 攝)
王少朋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向停靠著郵政船的碼頭駛去。(央廣網記者林彥銀 攝)
每天一大早,王少朋便帶上妻子準備的午飯快速地來到支局,清點好要投遞的報刊、文件、包裹后,他就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向停靠著郵政船的碼頭駛去。“現在投遞的多數是黨報黨刊。”邊說王少朋邊把郵包和包裹放到了郵政船船頭的密封倉里。
這個船頭的密封倉就是王少朋用來放郵件的。(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隨著一陣“噠噠噠”的響聲,船上的柴油發動機被啟動,隨即所有的聲音被柴油機的轟鳴掩蓋。“這個發動機確實動靜大,開一天回家,耳朵一直嗡嗡響。”王少朋說,這種柴油機驅動的船除了噪音大,跑的也慢,10公里的水路要跑1個小時,但是耗油少,節省成本還安全平穩。
開船前需要先把船撥到深水區。(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 攝)
發動機啟動前先加滿油。(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 攝)
隨著一陣“噠噠噠”的響聲發動機被啟動。(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另外,開船不像開車,還能聽聽音樂,發動機太響,什么也聽不到。”整個投遞過程他都要坐在發動機旁,坐累了站一會,站累了坐一會,除了其他船只時不時駛過,其他時間湖面都是安安靜靜的。不過,王少朋已經習慣了這份孤獨,每天一個人泛舟湖上。
冬天穿多少也冷
相比發動機的噪音、途中的枯燥,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更讓人受不了。因為郵政船就是一艘簡單的鐵皮船,沒有駕駛室,行駛時王少朋要在船尾發動機的旁邊通過一根鐵棍控制著水下的螺旋槳,寸步不能離開。
夏天,船上雖有一個四根鋼管支起來的鐵皮棚子,但是鐵皮吸熱,船上的溫度更高,王少朋的衣服一直是濕的。“夏天熱,也就是出點汗,但是冬天的冷是真刺骨,北風呼呼地刮著,不管你穿多少衣服,總能凍透。”一到冬天,王少朋的手腳總被凍傷,傷寒也是難免的,“這條線只有我一個人,身體不舒服也要堅持著,不能把工作耽誤了。”
船上這個鐵皮棚子僅僅能夠遮點小雨。(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除了夏天熱、冬天冷,王少朋最怕遇到特殊天氣。夏天,只要有關部門不限制船只出行,他就要工作,而遇到雷暴大風天氣也是在所難免的。有一次,他正駕駛著船行駛在湖面上,突然湖上狂風四起,電閃雷鳴,他趕緊把船往湖中的小島旁停靠,“盡管我把船靠在了小島邊上,船都被風吹上了灘涂。”
“郵件在密封倉里,不會淋濕。”但是王少朋早已經渾身濕透,等風雨過去后,他來不及擰干衣服上的水,就趕緊用撐船的竹竿把灘涂上的郵船往水里撬,由于郵船太笨重,他費了好幾個小時才成功。這一天,等他把所有的報紙、文件投遞完時,已經是晚上8點多了。
投遞過程中王少朋坐累了站一會,站累了坐一會。(央廣網記者林彥銀 攝)
一出來就是七八個小時,王少朋的午飯都是在船上解決。(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 攝)
而到了冬天,湖上又經常會起霧,甚至結冰。“有霧就等著大霧散了再走,這幾年結冰也不是很厚,不礙事。”在王少朋看來,這一切都很稀松平常。但是,對很多人來說,這些困難卻是難以克服的。在王少朋之前,支局曾招過五六個人跑這條湖上郵路,但很快都選擇離開了。
湖面相對較冷,王少朋把脖子縮進了衣服。(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12年跑出30多萬公里郵路
“什么工作都需要人來干,我不怕吃苦,這些年都習慣了,這比起以前干建筑工要輕松多了。”王少朋說,他就是南陽島上土生土長的孩子,從小與水為伴,游泳駕船都是基本功。他高中畢業之后就開始工作,干過建筑工,也干過收電費的工作,相比這些工作,他更喜歡現在的投遞工作。
工作這么多年,王少朋跟村民都成了朋友。(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有了對職業的認可,王少朋工作起來干勁十足,12年里他累計走了30多萬公里的郵路。每年他投遞報紙1.3萬多份、雜志200多份、函件700多份、包裹5000多件,而且投遞準確率達到100%。
投遞途中,正巧碰到村民駕船取郵件。(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去年,他去離南陽島較遠的王蘇白村給一個高中畢業生送裝有錄取通知書的快遞,但由于電話打不通,加上這個高中生及其父母早就搬到其他地方居住,投遞一時遇到困難。按說這種情況快遞可以退回給寄件人,但考慮到這會影響孩子上學,王少朋堅持繼續聯系對方。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3天的時間,王少朋最終聯系到了這名高中生的父母,通知書得以送到孩子的手中。
日常,除了投遞郵件,他還會幫小島上的村民捎帶一些生活用品。有時村民出門要搭船,他也會順路捎他們一程。長此以往,王少朋跟村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工作的路上,村民會主動跟他打招呼。中午在投遞途中吃午飯,村民也會給他提供熱水,跟他聊聊家常。
每天,他還是一個人、一艘船行駛在湖面上。(央廣網記者 林彥銀攝)
他的付出,不僅村民看在眼里,有關部門也對他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這些年,他曾多次被評為優秀員工和先進個人,今年又被微山縣評為道德模范。榮譽面前,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本色,每天一如既往地一個人、一艘船行駛在煙波浩渺的湖面上。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