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拓展“銀發經濟”新空間(新論)

            2019-10-29 08:44: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前不久,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協會發布《奮進中的中國老齡事業》,分析了當前我國老齡化的形勢,并指出我國養老產業市場潛在規模不斷擴大,老齡群體的需求正在催生新的經濟形態。如何把握老齡化社會的新機遇,拓展“銀發經濟”的新空間,引發社會關注。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老齡化問題,并著重強調:“堅持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堅持滿足老年人需求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這段話充滿辯證思維,為我們應對老齡化提供了方法論啟示。也就是說,壓力蘊蓄動力,克服了“危”就是“機”。我們既要看到挑戰,更要把握機遇,努力激發老齡化帶來的活力,通過發展壯大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既解決養老問題,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隨著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養老產業已進入投資窗口期。數據顯示,2017年,養老市場規模已達5.6萬億元。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市場規模將達48.52萬億元,養老產業規模將達21.95萬億元,老年人消費市場將達60萬億元。與之相關聯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也將同步快速發展,釋放巨大的市場容量。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養老產業可以深度融合,催生“智慧養老”“信息化養老”等新模式、“機器人+養老”“新零售+養老”等新服務,將為養老產業注入新動力。

            隨著生活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消費結構和消費需求發生顯著改變,呈現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便利化趨勢,逐漸從生存型走向享受型。國慶黃金周前三天數據顯示,老年群體“健康時尚兩不誤”,做全面體檢、口腔護理、醫美手術的老年人口數量,相比去年增長近兩倍。同時,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支付的普及,老年群體逐漸成為數字化消費的生力軍,用手機消費成為不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老年人不僅在“愛美”“健康”上愿意花錢,在外賣、網購、旅游、娛樂、美食等方面的消費也毫不示弱,表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打開了想象空間。

            當然,面對“銀發經濟”的新機遇,需要我們從現在開始未雨綢繆、順勢而為,用深化改革來把握寶貴機會。應該看到,養老產業既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在房地產、醫療、養老服務人員等各方面進行投資,也是一個收益周期較長的產業,需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逐步收回成本、實現盈利。正因此,發展壯大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需要根據養老產業的特點,提供針對性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激發參與熱情、釋放市場活力,形成政府和市場、企業良性互動的合力。

            養老產業是承載美好的事業,既可以實現經濟價值,也可以體現“與天下兒女共同敬老”的價值關懷。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謀求發展,我們就一定能拓展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的新空間。

            (作者為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9日 05 版)

            (責編:栗翹楚、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