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本市新增機構中高技術產業占比超50%

            2019-10-22 11:12: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本市去年新增機構數量約20.4萬個;高技術產業在新增機構中占比超50%。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2018年度北京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分析報告》)日前發布。

              據統計,2018年全市新增機構數量約20.4萬個,機構總數突破178萬個,數量接近10年前的2.8倍,比上年增長9.7%,總體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首都核心功能相關行業保持了穩定增長,高技術產業機構規模逐年擴大,在2018年新增機構中占比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精尖類機構規模也逐年遞增。

              《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市機構平均生存年限為6.3年,比2015年增長0.2年,比1995年增長2.4年。2014年北京市進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五年來新增的機構數量超過改革前十年的總和,“年輕”機構數量不斷攀升,初創期機構出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北京市機構平均生存年限水平近五年仍然保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體現機構的生存環境逐步向好。

              從總體機構規模看,2018年北京市總體機構數量分布最多的兩個行政區仍是朝陽和海淀,分別為41.3萬個和30.5萬個,共占北京市總體機構數量的40.2%。從新增機構數量看,2018年朝陽、海淀和豐臺新增機構分布最為集中。同時,房山區作為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2018年新增機構2.3萬個,占全市新增數量的11.3%,遠高于其他區。

              《分析報告》還顯示,科技服務業機構是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最重要的力量。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科技服務業機構總量達到74.9萬個,較上年增長7.1%,比全市各行業平均增幅高0.7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較快發展為科創中心建設儲備了力量。

              從區域發展上看,2016-2018年,科技服務業機構呈現“內減外增”、“南快北慢”的特點。此外,“三城一區”對科技服務業帶動輻射作用明顯,海淀、昌平、大興、懷柔四個區的科技服務業機構數量穩步提升。其中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的海淀區,科技服務業機構總量和新增數量均位居全市首位,分別為18.2萬個和1.9萬個。

              從區域分布看,毗鄰懷柔和昌平的順義以及毗鄰大興的房山和通州的科技服務業新增機構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特別是房山新增科技服務業機構較上年增長96.5%,增速位居各區之首。

            (原標題:本市新增機構中高技術產業占比超50%)

            (責任編輯:DF12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