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聚焦第三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兒童成長環境將是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2019-07-17 13:38:08     來源:央廣網

              

            “第三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分論壇上,嘉賓圍繞“兒童友好與未來城市”主題進行探討。(央廣網記者 高藝寧 攝)

              央廣網成都7月17日消息(記者高藝寧)“兒童友好”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在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兒童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關注。城市怎樣為兒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如何打造兒童友好型城市?在16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的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兒童友好與未來城市”主題進行了探討。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簽署了友好合作協議,提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關愛兒童、共享發展,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

              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看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一方面彰顯了中國對兒童發展工作的高度重視,分享各國關愛保護兒童的經驗,同時也能使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果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使中國的兒童友好城市與世界其它國家的兒童友好城市共同促進、共同成長,架起一座跨越國界的友誼橋梁。

              “兒童的成長環境建設將是今后衡量城市水平、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歐曉理認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將成為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在這個營造下一代幸福成長環境的平臺上,需要每個城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用好各行業的人才物力資源。

              “兒童友好型城市”于1996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正式發起,旨在讓城市適宜所有人居住,特別是讓城市成為一個適合兒童成長的地方。

              在介紹“兒童友好型城市”的內涵時,聯合國兒基會駐中國首席代表Cynthia McCaffrey表示,要關注每個兒童和青年的價值,要聽取他們的意見、需求和優先事項。“每個兒童和青年都有權獲取高質量的基本社會服務;每個兒童和青年都有權生活在安全可靠清潔的環境中;每個兒童和青年也都有權享受我們提供的機會和資源,因此需要建立一個平等的城市和社區。”

              Cynthia McCaffrey還提到,城市中有很多弱勢兒童和貧困兒童,因此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關注到每一個人。如何打造適宜兒童成長的城市?Cynthia McCaffrey認為,首先要收集數據和信息,了解兒童需要怎樣的服務,以及應從哪些方面去改善。在城市規劃階段,要充分關注兒童需求,并保證有充分的資金和政策規劃來實現這些目標。

              深圳是全國第一個將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納入到頂層設計中的城市。“從2015年深圳市婦聯提出將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納入深圳的‘十三五’規劃,三年間,‘兒童友好型城市’從一個概念變成了深圳的全城共識和集體行動。” 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告訴記者。

              “我們不僅謀求綠色發展,把綠色發展理念向兒童示范,同時我們又將兒童發展視角融入到城市治理中,著眼于城市的未來。”談及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的經驗,吳以環介紹了深圳統籌規劃全域系統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四個著力點:一是融入城市治理頂層設計;二是建立多元參與的共建共治機制;三是推進兒童友好城市本地化的標準制定;四是搭建兒童參與城市治理的平臺。

              新潮傳媒聯席董事長龐升東以企業參與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角度提出,作為企業,尤其是能夠廣泛影響社會、與民生密切相關的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在“兒童友好”方面做得更好。

              南京互助社區發展振興理事長、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兒童友好社區專業委員會委員吳楠以社區建設角度分享了相關經驗。“從城市發展而言,應更多著眼于身邊的環境,通過政策聯動、文化推動,讓家人回歸家庭,讓孩子回歸社區,為兒童創造更多與人接觸的機會,同時要賦能兒童,讓其有更多權利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吳楠說。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標簽: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