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看長江之變】一顆脆李 讓巫峽江邊老鄉富了口袋、村莊好了生態

            2019-07-15 11:44:25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重慶7月15日消息(記者梁爽)“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千年流傳的詩句,巫山對于中國人而言從不陌生。如今,巫山又多了一張新名片――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產于重慶市巫山縣,距今有上千年歷史。近年來,巫山縣政府致力于將巫山脆李打造為三峽庫區發展的“金果果”、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實施“低山種柑橘、中低山種脆李、高山種烤煙藥材干果”差異化產業發展,尤其是因地制宜發展“巫山脆李”,推進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綠色發展的新路。

              7月13日,記者前往重慶市巫山縣華家村。(央廣網記者梁爽 攝)

              從巫山縣出發,依地勢蜿蜒的水泥路延伸向前,路寬只夠兩輛車相向而行。汽車沿著盤山道路行駛40多分鐘,終于到達巫山縣兩坪鄉華家村,這里的村民們主要以種植脆李為生。

              “三年前,這里還沒有水泥路,當時村里要大規模種植脆李,修好了路才能談發展。”兩坪鄉書記譚英俊肯定地說,如今村里修好了環線公路,實現了村村有環線,不走回頭路,脆李的向外運輸也方便多了。

              7月正是脆李成熟的季節,記者采訪期間,看到很多快遞車正在裝貨。“我們都是通過電商銷售的,現在正是旺季,每天來拉貨的車能來10多輛。”華家村書記周繼文告訴記者,現在人們的主要收入除了勞務主要就是脆李。

              2013年11月,華家村開始動工建設脆李示范區,栽植了巫山脆李1963畝。引導農戶放棄傳統的農耕作物,改種脆李,定期請技術人員傳授種植方法。

              當時選擇種植脆李除了考慮經濟效益,更是為了治理石漠化。華家村原來以煤炭開采為主,經濟粗放型發展,導致山里出現大片石漠化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當時流入長江的水都是紅色的。”譚英俊說。

              “研究發現,村里的氣候、土壤很適合種植脆李,并且脆李有龐大的根系,可以將土壤牢牢抓緊,控制住水土流失。”譚英俊告訴記者,2016年煤炭開采項目全部關閉,并大規模種植脆李。

              同年,村里的脆李開始掛果,2017年全部掛果,到2018年進入豐產期。“今年掛果的水果有1200畝,今產值達1萬元1噸,產量在80噸左右,比去年多了30噸。”周繼文說。

              華家村有一半以上村民種植脆李,并通過脆李脫了貧,47歲的向宗滿就是其中一員。向宗滿原來一直在外務工,2014年因為生病欠下10萬元債務,因病致貧。后來得知村里大力支持種植脆李,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開始種植脆李。

              “我參加了村里合作社,政府會補貼100塊錢的管護費,還提供肥料、農藥、技術培訓,學習怎么科學種植。”向宗滿說,沒想到家里這果子還能賺錢,一年可以賺五六萬,三年后成果脫貧。今年脆李的銷量更是供不應求,現在日子好了,兒子在成都工作,還想再加把勁給兒子攢一個首付。

            7月13日,巫山縣華家村村民王平正在摘成熟的脆李。(央廣網記者梁爽 攝)

              小小的脆李不僅讓老鄉脫了貧,還吸引著年輕人回鄉創業。25歲的華家村村民王平當年為了更好的生活走出巫山,如今又因為好生活回到巫山,2017年他從外地務工回鄉種植脆李。王平是個勤奮聰明的人,回村前,他做過家裝,開過飯店,如今他更是看準了商機,成為全村第一個把物流引進來的人。

              “因為脆李需要往全國各地銷售,原來每次都要自己開車去巫山縣寄,路程比較遠,村里人也都是各自照看自己的銷路。”王平希望,打造一個全村的物流平臺,通過電商,把物流做起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譚英俊肯定地說,發展脆李產業是關乎老百姓錢袋子和綠色生態發展的大事。“不論什么政策,老百姓能賺到錢才是最直接的。”

              記者了解到,巫山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1500萬元用于脆李專項發展,整合各類上級資金1.15億元左右用于脆李產業發展,并堅持逐年遞增10%以上。

              “原來工作多是解決鄉里鄉間的問題,現在老鄉們忙著賺錢,我的工作重點也發生了變化。”譚英俊說,現在更需要做好規劃,處理好農業產業和旅游怎么結合,如何延長農業產業鏈,如何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等一系列問題。

              向綠水青山要發展,踐行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關乎每一個人。如今,華家村村口的水泥路不斷蜿蜒向前,越來越多的快遞車將巫山脆李運向山外,運到全國各地。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