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近期,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通報了滿洲里口岸部分單位和企業亂收費亂漲價抵消減稅降費效果問題。今年以來,海關總署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如何進一步推進相關政策落地,杜絕口岸亂收費或亂漲價情況?
對此,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12日介紹,今年上半年海關總署圍繞推動口岸營商環境的改善,重點做了進一步簡化監管證件和隨附單證、持續降低進出口環節的費用、多措并舉壓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提升口岸通關信息化水平、開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五方面工作。
記者了解到,監管證件和隨附單證簡化方面,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數量從86種減到了46種,除4種因安全保密需要不能聯網外,其余42種全部實現聯網核查自動比對;37種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辦理。海關總署與商務部聯合公告取消了118項商品自動進口許可證;全面推廣電子報關委托;實現《海關專用繳款書》企業自行打印和出口原產地證網上申報及自助打印。
李魁文告訴記者,進出口環節的費用也在持續降低。海關牽頭研究制定進出口環節收費公示模板,推動各地按時完成公示任務,推動降低經營服務性收費。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海關多措并舉壓縮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優化進出口“提前申報”,加快開通農副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優化中歐班列監管,加快推進AEO國際互認合作,實施進口鐵礦石等大宗資源性商品“先驗放后檢測”,開展關稅保證保險改革等。
提升口岸通關信息化水平也是海關推動口岸營商環境改善的一項舉措。據李魁文透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供企業網上服務事項495項,每日申報業務量500萬票以上,貨物申報應用率實現100%,艙單和運輸工具申報應用率90%以上。實現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申報“一單多報”,推廣新一代稅費電子支付系統,推動海運換提貨單無紙化。推動實現絕大部分低風險貨物無干預快速通關。
此外,海關總署還開展了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年初,我們在北京、天津、上海三地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推出了27項‘先行先試’的措施。這項工作目前還在持續推進過程中。”李魁文介紹稱。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