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6月29日,由果殼舉辦的“攤開你的掌心,看看你的秘密”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創業大廈創業中心舉辦。此次活動共邀請了四位相關領域的科學家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馮建江,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臧亞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思佳和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主任鄭方,一同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視角,解讀高尖端指掌紋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現場觀眾在與科學家們的交流和互動中深刻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首位演講嘉賓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馮建江,他向觀眾講解了有關機器識別指紋的具體原理,以及相對“冷門”的掌紋是如何在身份識別中發揮作用的。而經常被人們忽略的一點是,手機所用的指紋識別系統和公安刑偵方面并不完全一樣。
首位演講嘉賓: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馮建江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臧亞麗是此次活動的第二位演講嘉賓,圍繞《嘿!你的指紋還好嗎?》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從看到指紋手機被破解的視頻,到假期旅行、周游列國,過海關時指紋驗證的必要性,臧亞麗通過一系列生動形象的例子引出人們生活中最關心的話題 指紋系統到底安不安全?指紋作為個人身份信息的一部分,如何保護它的安全將是未來重要的議題。
臧亞麗對于指紋的安全性有著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提起“看手相”,很多人認為是一種迷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思佳圍繞“如何用科學方法 看手相 “進行了分享,帶來了另一個角度的解讀:特定的指紋,可能和特定的疾病易感性基因有關;擁有“川”形掌紋的人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性格。未來,人們將依托膚紋,更早地鑒別疾病患兒,以便更及時地干預。生動而又有趣的演講令觀眾興致高漲,紛紛開始研究自己手上的掌紋,饒有興趣地相互交流。
演講嘉賓: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汪思佳
最后一位登場的是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CSLT)主任鄭方,他向觀眾分享的是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新寵兒 聲紋。聲紋識別是從說話人發出的語音信號中提取聲紋信息,并對說話人進行身份驗證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相比指紋、面容、虹膜這些顯性因素,聲音是一種隱性因素,被復制和盜取的難度很高,確保了高安全性。聲紋識別技術并不只存在于科幻大片里,在現實生活中的民用領域已開始落地應用,如移動金融、社保養老金領取、智能音箱、智能門禁等,可以說是現代社會中的“芝麻開門”技術。在距離《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故事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們終于實現了用聲音做鑰匙的夢想。
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CSLT)主任鄭方向大家分享現實世界的“芝麻開門” 聲紋識別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被人們所接受的概念。終將有一天,“神秘”不再神秘,一切隱藏在指紋掌紋中的秘密都將被人們所揭開。但人們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是沒有盡頭的,將會不斷追尋“秘密”的腳步。科學,正是人們生活中最好的指導者。
(責編:趙竹青、呂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