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青島6月28日電 今天上午,“創意青島”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人民網主辦,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社作為指導單位。會上,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全球PE論壇組委會主席邵秉仁做了《創建活力青島》的主題發言。
演講原文
創建活力青島
邵秉仁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創意青島,我想無論是創意也好,還是創新也好,它的前提必須是要有活力。所以如何創造青島的活力,我想談一些我的看法。
我首先覺得,活力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哪一個領導的要求,它是億萬民眾的訴求,是每一個市場主體自由平等的競爭,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激情的四射。
當前,中美貿易戰在不斷升級,我們國家面臨的形勢空前嚴峻。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我們作為一個地方,如何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創造自己的活力,這是我們地方應該做的事情。總體戰略由中央去把握,去領導全國應對,我們地方應該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那么,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基本經驗告訴我們,在這個期間,越是形勢嚴峻的時候,越需要我們能夠保持一種清醒的頭腦,正確地對國家的總體形勢和國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樣才能夠一心一意的謀發展,不斷地強大自己。只有強大了,我們才會有更大的發言權。一個充滿活力、蒸蒸日上的中國就能夠扛住任何壓力,爭取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如何創造青島的活力,我想談三點看法:
第一,要堅持解放思想。
一個城市是不是有活力,不僅取決于它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的稟賦,更重要的是取決于環境的寬松和思想的活躍。習近平總書記講:“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的大突破”。那么我們現在正在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個一體的改革。在這個改革過程當中,更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既要依據國情,堅持我們的黨的初心和宗旨,又要吸收借鑒人類的共同文明和優秀成果。解放思想就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營造解放思想的環境,要允許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在一次新的思想解放中,求得最大的共識,從而激發全世界的創造力。
青島市委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的發展戰略。向深圳學什么呢?剛才王清憲同志講得很多,我完全贊同。但我認為最核心的,深圳發展最核心的經驗,也是解放思想。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姓社姓資”的爭論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務實。可以說深圳每前進一步,就是思想解放的成果,這就是深圳速度的靈魂。
相對于深圳來講,我想我們青島,我過去經常來青島,因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搞體制改革,我經常來,包括國有企業的改革,我考察過很多企業,所以了解一些。我覺得青島,包括山東,最大的問題,跟深圳相比,就是計劃經濟思想比較濃,影響很深。山東的傳統文化底蘊很厚重,又是儒家思想的發祥地。這個有好的一面,在人文上,在國家統一治理上絕對是有好處的,但是它最大的問題,對于自由發展,競爭意識,這也是最大的一個桎梏。而且輕商重仕這種思想影響很深,官本位的思想很重,不知道大家認同不認同,這是我的感覺,不一定很對。官本位思想往往導致政府行為的官僚化,不僅排斥平等、獨立開放的市場經濟本質要求,而且做一切事情都是墨守成規,不敢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當前官僚主義又催生了形式主義的蔓延,所以正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當中,就是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真抓實干,轉變作風。我認為應該上下聯動,上面是官僚主義,基層往往是形式主義。解決這個問題,上級要盡量減少各種無效的會議和檢查督導等等,還有什么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所謂的“留痕管理”,下級就做實事,不要空喊口號,練虛功,特別要摒棄運動式的思維和口號。
第二,堅持市場化的改革不動搖。
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經驗證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這是中國發展前進的唯一正確方向。企圖開倒車走計劃經濟的老路行不通,而走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動搖,要營造人人關心改革、人人投身改革的環境和思想理論氛圍。要真心實意搞改革,不要口號式改革,更不能把倒退也叫改革。
改革還要允許差異化。在頂層設計下,要鼓勵各地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實際情況,找準自己的問題去進行突破,進行改革的探索。改革還允許失誤,建立容錯糾錯的機制,使得地方能夠大膽地干,大膽地闖,這也是深圳的基本經驗之一。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我認為當前最主要的做好兩點:
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政府的職能是提供公共服務,改善投資環境,而不是進行資源配置,更不是直接插手具體經濟事務和投資項目,要真正讓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起決定性作用,政府要多服務少管制,慎用權,少審批。在很多時候,政府不管恰恰是環境最好的時期,管得越多,經濟和社會就越沒有活力。深圳發展的歷程證明,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凡是政府直接投資的或主導的競爭性領域,大規模建設項目,包括電子信息、汽車以及其它高科技項目,基本上沒有壯大起來,有些還以失敗而告終。凡是堅持為主導的產業,凡是信息通信產業、互聯網產業等等,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最終成為支撐深圳經濟發展的頂梁柱。隨著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深圳的產業結構自身不斷得到優化和調整,政府也不必要、也沒有去下很大力量去產能,用行政手段去督促企業去產業、去庫存、去杠桿等等,在這個方面,深圳任務量小得多。
二要處理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關系。
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共同發展”確定為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提出“毫不動搖的支持、鼓勵、引導非公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市場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各種經濟成分是平等的,不是主和次的關系,更不是親和疏的關系。
青島是一個國有企業比重比較大的地區。改革開放初期,曾經涌現出像海爾、青啤、澳柯瑪這些國內知名企業和品牌,但是后來總體上在國企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方面與深圳相比進展不大,因此被深圳遠遠地甩在了后面。而深圳通過經濟布局和國有企業布局的調整,市政府集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民營經濟無論在數量、質量、效益還是對GDP的貢獻,稅收、就業方面都占了絕對的優勢,使得深圳成為全球現代制造業的基地,高科技創新中心和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孕育出一大批像今天到會的華為、騰訊這樣的知名企業。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我認為現在缺的不是方法,而是缺少共識。首先要明確國有企業的定位戰略布局,它是要發揮國有企業在國計民生和戰略安全領域的關鍵作用,而不是一般競爭性領域與爭利;國有企業的改革要堅持政資分開,政企分開。剛才龍永圖同志談到,國有企業為什么出不了任正非這樣的全球企業家,這是體制決定的,所以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國有企業內部機制的轉換方向需要向市場經濟接軌,向現代企業制度接軌,而不是向行政機關靠攏,只有達成這樣的共識,才能把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開展下去。
民營企業是一個企業的活力所在,是承載就業,社會穩定的基礎。近幾年來,由于多種因素的疊加,當前民營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危機,特別是近期中美貿易戰升級的情況下,一些出口企業,合資企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將會出現大量的失業。如果民營經濟的狀況繼續惡化,中國經濟的大局很難穩得住。前段時間出現了“民營經濟離場論”、“公私合營”等等論調,嚴重地干擾了中央的部署和決策,擾亂了民營其企業家的思想,因此出現了紛紛逃離撤資車和資本外流。
前些天,王清憲書記一篇對企業的講話,我覺得這是真正一篇懂企業、了解企業家需求,支持企業家創新的一篇講話。如果能夠落實,何愁青島沒有活力。
第三,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活力的保障,在此前提下,從人才和資本方面切入。
人才的成長需要合適的環境。首先政府要轉變職能,著力解決錯位、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問題。其次,要鼓勵支持青年人創業,支持青年人創業,鼓勵他們不斷提高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創新人才的必備條件。什么時候青年人的創業熱情,超過了報考公務員的熱情,我想這個地區肯定是具有活力的。
引進人才,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作用,用市場去招人引才,政府主要是創造人才發揮作用的環境。在這個方面,深圳的經驗,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青島借鑒。深圳沒有一家名牌大學,沒有一家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但是它有12000多家的高科技企業,其中95%以上都是民營企業。所以深圳才能夠成為充滿活力,人才競相創新的樂園。深圳能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政府已經由“主導型”變為了“服務型”。再一個民營企業自身它具有清晰的產權制度,有強大的創新動力,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作用下,科技創新肯定會不斷地提高,活力不斷地迸發。
創新需要人才和資本的結合,引進資本方面,我覺得首先要放寬市場準入,減少“負面清單”,要“放水養魚”,不要“關門打狗”。防范金融風險這是正確的,防范金融風險不能一刀切,不能一刀切停止一切投資類的基金審批設立。
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需要充分發揮私募股權的功能,引進風投、創投、天使等各類基金,使得青島成為基金創新、基金投資的,我們作為基金協會,愿意配合青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投資要圍繞青島一些優勢產業,比如服務貿易業、制造業等等,圍繞這些產業引導基金投向實體經濟,提升原有的產業水平。我認為如果資金過多投到虛擬上來,比如都投到互聯網上,肯定造成很大的問題,很大的泡沫。互聯網加什么?互聯網+實體經濟,互聯網是一種工具,實體經濟才是我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不要一股腦都搞互聯網,脫實向虛,與我們在這方面的引導有很大的關系。
前不久,青島公布的《打造創業投資風險投資中心若干政策措施》,這是迄今為止我看到全國最好、最優惠的政策,這個點贊,一定要點贊。我們已經通過各種辦法,向全國投資基金進行廣泛宣傳。相信發布以后,已經受到投資界的高度關注。只要能夠堅持下去,相信青島不久就會成為繼深圳、蘇州、杭州之后的,又一個創投中心。
對外招商引資的重點,我認為應該放在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青島要與煙臺、威海等地協定功能定位和產業分工,攜手協同打造東北亞的開放窗口,這也是當前國際形勢下的正確選擇。
最后,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必須依賴法治,法治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加強對產權的保護,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保護,要有公平的司法制度,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規劃,勇于糾正過去曾經發生的錯案冤案,這比任何政策都有說服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投資的企業和企業家放心,安心地在青島發展。
在當前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的形勢下,政府和企業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都要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氣度,踏踏實實把自己的事做好,重新審視我們的政策體制和法規,哪些影響創新和活力,都要通過改革去敢于破除。唯有如此,才具備打一場持久戰的韌性和底氣,謝謝大家!(王亞軍)
(責編:許維娜、夏曉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