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龍永圖:全球開放新趨勢與青島機遇

            2019-07-01 09:21:35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人民網青島6月28日電 今天上午,“創意青島”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大會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人民網主辦,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社作為指導單位。會上,原國家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做了《全球開放新趨勢與青島機遇》的主題發言。

            演講原文:

            全球開放新趨勢與青島機遇

            龍永圖

            今天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聚會在青島,和青島的同事們,進一步深入學習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去年6月參加上合組織峰會和視察山東、青島的重要指示。

            剛才清憲書記用三句話高度概括了總書記的指示,其中有一條,就是把青島打造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我想就這一指示和怎么樣落實這一指示,發表一點自己的意見。

            大家知道,青島有自己本身開放的優勢和歷史傳統的原因。因此來實施國際城市的戰略,而且在戰略的實施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

            過去幾年,我作為青島實施國際城市戰略的國際咨詢委員會的委員,親歷了這樣一個過程,見證了青島市在打造國際城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具體的成果。

            我認為這些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青島的同志按照青島的實際和其它國際城市的一些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國際城市戰略的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包括五個方面,一個是國際競爭力;第二,國際影響力;第三,國際成長力;第四,國際吸引力;第五,國際支撐力。這五個重要方面有很多具體指標,國際競爭力包括人均GDP,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對外貿易總額和對外投資總額以及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

            比如說國際的成長力,有積極的指標,首先看研發占GDP的比重、專利申請量、大學學歷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等等。我覺得這樣一系列的評價體系,隨著還不是很完善,但是確實看到了我們青島在這方面做出的重大努力,而且他們不僅是做了這些個評價體系的研究,還請國際組織,國際重點機構,對于青島國際城市戰略的實施問題做出了評估,這就是《2017年戰略評估報告》。

            我認為我們青島應該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樣一個重要指示的推動下,進一步把工作做好。我認為青島的做法會為很多城市提出借鑒,我們目前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作為動力,以青島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提出來的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這樣一些新要求,進一步完善國際城市的評價體系,使青島在建立國際化城市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和貢獻。

            今天我想從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背景,來談一談在打造國際化城市方面,我們應該做出的努力。

            我覺得這次全球國際貿易爭端,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們提出重要啟示,就是我們要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國際化水平。

            我們要看一個城市是不是國際化,一個國家是不是國際化,我們要看它到底能夠產生多少具有國際影響力,多少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第一流的企業家和第一流的企業。我想這應該成為我們今后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我想以華為作為例子,來談一談具有一流的競爭的國際企業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在某種意義上,在這次中美貿易摩擦過程中,華為和首席執行官任正非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給全國人民增強了進一步和國際貿易的摩擦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行抗爭的這樣一個信心。華為也成了這次中美貿易摩擦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企業。

            我認為華為的發展過程,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因為種種歷史的關系,我和華為過去十幾年來有很多的交集,我想就此談一點感想。

            因為我和任正非是貴州老鄉,而且我們認識了很多年,所以我對華為的成長有很多很多自身的體會。我認為華為有很多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研究。

            第一條,就是華為能夠從國際形勢和國際經濟大局和國際經濟發展的趨勢出發,制定和實施自己的國際戰略。任正非第一次找我是十幾年前,我當時在外經貿部工作,當時華為的戰略就是進軍美國市場,但是他們一進入美國市場,就遭到美國電信巨頭思科的阻擊,思科把華為告上法庭,和華為準備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司法戰。這時候任正非來找我,因為我當時在外經貿部負責國際法律事務。他問我怎么辦?作為他來講,他說“我是下定決心,砸鍋賣鐵,也要和思科把官司打到底”。我當時講,想在美國法律體系框架下,想和美國像思科這樣知名企業打官司,你成功的概率幾乎是零,所以我勸華為不要硬碰硬。當時任正非做了很多深入思考以后,決定不打這場官司,最后華為和思科做了庭外的和解。當然最后華為還可以化敵為友,任正非和思科的董事會主席還成了好朋友。

            華為當時就決定,既然美國對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做出了這樣的強烈反應,所以華為做出了退出美國市場的決定,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第三世界做起,從最艱苦的地方做起。所以,華為過去幾年的重點一直在第三世界,后來進軍中國市場,到現在為止,華為沒有進入美國市場。按照任正非的講法,既然美國不讓我們進入這個市場,我們可以等待。

            所以,多年后,當華為5G技術在全球發展起來以后,盡管華為沒有進入美國市場,但是美國仍然不放過它。在這次貿易戰中,以國家力量和行政手段打擊華為,嚴重違背了世貿組織的規則。華為從全球戰略出發,從自己的成長發展出發,在美國采取退讓、妥協的戰略,采取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我認為這個選擇是完全正確的。

            但是,華為并沒有完全退卻,他們著眼于將來,而且我認為華為將來可以進入美國市場的。

            我記得十多年以前,我到華為去,有一次和任正非正在吃飯的時候,他突然請人帶來一批俄羅斯的數學家,把他們介紹給我說這是前蘇聯留下的一批最優秀的數學家。我當時不清楚,為什么搞通信技術設備的企業,要用高薪養那么大一批數學家?后來我才知道,華為的同志跟我說,這批數學家是為十年、十五年以后的華為工作的。

            我認為華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就是在國際化的大競爭中,必須以人才為核心,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

            大家知道,2009年當時加拿大的北方電網,平常簡稱“北電”。因為各種原因破產,當時全球大的產業去紛紛瓜分“北電”的人員、技術和人才。我記得當時愛立信用45億美元買下了“北電”的60多項專利,諾基亞搶走了“北電”大部分的客戶,他們客戶是最重要的資源。任正非說人才才是最重要的。當時因為“北電”的破產,所以“北電”許多的高端技術人才正式失業,任正非用兩倍的高工資,把他們請到華為,作為華為的技術人才,這批人才在華為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據我了解,現在華為5G的首席科學家就是那次從“北電”搶來的。華為證明人才是國際化企業創新競爭中最重要的要素。

            第三,華為值得我們研究的還有,就是他們遵守國際規則和法治化的意識。在這一點上,我認為華為做到了極致,因為任正非請我擔任華為國際咨詢委員會的主席,邀請一批國際的重要前政要和經濟學家組成了國際咨詢委員會。在一次會議上,仍正非講華為把美國的國內法當成國際法,把歐洲法律當成國際法。當時我就發表了不同意見,我說任總把美國國內法當成國際法不妥當。他說你作為政府官員,我知道你只能這樣說,但是華為在全球運作的痛苦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如果不把美國的國內法當成國際法,我們要吃大虧、要碰壁,歐洲也是這樣。華為一直是這樣做的。

            所以,雖然這次華為遭到美國政府的沉重打壓。外交部發言人多次提出請美國政府拿出證據,為什么要打壓華為,至今我們沒有看到美國政府拿出證據證明華為違規。這說明華為長期以來嚴格遵守國際規則,包括把美國國內法當成國際法的極端做法,使華為在全世界法治化進程中無懈可擊。所以,華為的做法對我們今天企業實現國際化具有很多現實意義,有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

            還有,我們認為華為作為一個長期在國際上戰斗的企業,他們的高管,特別是任正非具有很高的、很開闊的視野,具有國際的視野,國際的格局。我們聽一聽任正非在這一次中美貿易摩擦當中所講的一些話,確實是很感動。連我這樣一些從事國際經濟貿易工作多年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格局,他的開放,他的包容。當美國政府下令不準為華為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的時候,任正非沒有抱怨,沒有指責美國同行,他說我們仍然要和他學習,仍然和他合作。這樣情況下,他說“我們和美國學習,和美國合作的愿望不會改變”。而且在中美貿易摩擦對立非常嚴重的情況下,任正非做了一次重要的講話,其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我們絕不煽動民族主義”。如果在國際化企業當中煽動民族主義,這個企業必定死路一條。

            我們確實要學習經過國際化進程的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的精神。我們在打造國際大都市的進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把打造一批最優秀的國際化的企業和第一流的國際化企業家作為一個重要的標準。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青島有很多知名的大企業。剛才清憲書記也提到了,海爾、海信、青啤、中車四方這樣一大批企業。這批企業當中有很多是國有企業。這說明我們的國有企業也可以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國有企業很少冒出像任正非這樣的,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家,在這一點上確實需要我們深思。我們國有企業做得很成功,但是他們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沒有危機解決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體制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深思,在對待企業家,尤其是國有企業的企業家,要有新的體制,新的思維,新的要求。希望我們的清憲書記和凡利市長應該帶個頭。

            我有一次講,我們那么多優秀企業的領導人,但是他們在國際上的面孔是模糊的,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誰是中國電信,中國石油的董事長和CEO,他們不知道。我覺得我們在中國要培養一批像比爾?蓋茨,像杰克?威爾遜(音),像喬布斯這樣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家,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事需要我們做。

            目前,最大的挑戰,就是美國企圖以打壓中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為出發點,企圖中斷中美科技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使中美科學技術分割。這是巨大的挑戰,我們過去經常講,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技術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現在國際力量和國家措施,把國與國的科技交流與合作筑起高高的墻。

            我們產生成千上萬的國際公司,這些企業打造了全球的產業鏈和工業鏈,這不可能被任何行政力量打斷,這告訴我們,未來要打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企圖分割中國和美國以及世界科學技術的交流和合作的時候,我們要培養更多的跨國企業,具有跨國經營的一流企業家。我知道在跨國公司內部,在跨國公司之間,科學技術是沒有界限的。我們要通過建立大的跨國公司,培育和引進更多的跨國企業,支持更多跨國企業在我們中國運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格局,這不僅是利益的格局,而且是科學技術、貿易緊緊相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只有這樣,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嚴峻形勢下,掌握主動權,克服巨大的困難。

            女士們、先生們,在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挑戰經濟全球化的嚴峻形勢下,中央戰略決策,以更加開放的政策,來應對嚴峻的形勢。在青島進一步按照總書記的指示,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要在青島企業當中,打造出一批像微軟,像華為,像因特爾,像蘋果這樣一大批具有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和企業家,特別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產業的大企業、大規模企業家、大科學家,成為青島的名片。我想我們青島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一定會成為世界一流的海洋大城市,成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在這一點上,我們一定按照總書記的指示,堅持不懈,在現有基礎上做好,對此我們寄予厚望。 (王亞軍)

            (責編:孔海麗、夏曉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