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電視機、掛鐘、盤子怎么處置?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選擇將它們扔到垃圾場,或者是賣給廢品站。堆滿廢物垃圾的地方給人的印象總是骯臟、混亂,一點也不想靠近。可是在韓國,有一個專門將這些廢品收集起來的地方,卻成為了旅游景點,還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紛紛前來打卡?
韓國光州市楊林洞位于光州川旁,有幾座曾居住過地方仕紳的韓屋。1882年韓美通商條約締結后,傳教士在這里開始了最早的傳教活動,所以,這里留下了許多教會、學校、醫院等西式建筑,是個東西文化融合的地方。
在光州的楊林洞,就能看到光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樣子。傳統村莊和各式現代建筑鱗次櫛比,有楊林洞近代歷史文化村之稱。
在楊林洞舊城區的一個小角落有不起眼的村莊,房屋老舊,在那里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幾年前,村莊里的一處房屋因突發大火而荒置,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社區公共垃圾場。
好好的房子就這樣成了廢物站,這讓村長覺得非常可惜,于是他召集大家一起,慢慢地從堆滿雜物的房子里面挑選出較完整的物品來裝飾街道,同時也把無用的垃圾清理掉。就這樣漸漸地,這里變成了一個用廢品裝飾而成的創意庭院,意外的是,裝飾出來的效果特別好,給村里增添了一些趣味的色彩。
由于改造效果非常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村民的認可,附近居民紛紛把自家不用的廢舊物品都陳列在這里,時間一長,這里就變成了一個有歷史沉淀味道的公共空間,人們親切地稱之為“企鵝田”。大家可以在這里看到橫跨不同年代,有著各種時代標志的物品,猶如一個歷史博物館,給人新鮮感,也令人回憶過往。
企鵝村之所以被叫做企鵝村并不是因為這里有企鵝,而是因為在這次的改造中,與村長金東均先生(???)一起收拾廢品、裝飾街道的都是一些老人家,腿腳不方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像企鵝一樣,才有了“企鵝村”這個叫法。
原來企鵝村沒有企鵝,但是卻有一群可愛熱愛生活的人兒呀!
有人說改造后的“企鵝村”和網紅景點梨花壁畫村還有點像
△梨花壁畫村
△企鵝村
也許美好的事物或多或少都有點雷同的吧,但其實,你只需細細去感受,就會發現個中意蘊大不相同。
壁畫村是通過繪畫的方式去點綴環境,而企鵝村卻是用各個年代人們所使用過的物品來裝飾環境,在裝飾墻上,可以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享受,更可以從斑駁陸離的物品上感受到歷史以及人文氣息,會有給人一種莫名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畢竟,不同的美好都是由不一樣可愛的人兒創造的呀~
整個村子里,最特別的莫過于時鐘墻了。一面墻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鐘表,每一只指針的指向都不一樣。
有掛鐘,有現代式的圓形手表,也有巴洛克裝飾,這些像藝術作品一樣的鐘表,都在展現著每個家庭的不同審美和個性,也是風靡一時的流行聚合體。
不知道當時間停止的那一刻,你在做些什么呢?
也許正因為村子里有一個這么可愛的村長,一群這么可愛的村民,才可以把這樣一個原本普通不起眼的地方改造成現在這樣子吧!本該“褪色”的房屋忽然變成了“彩虹”,本該老去的人們卻越活越年輕,也許這就是生活本該有的樣子吧。
隨著企鵝村人氣漸增,年輕游客不斷增加,村子里的平均年齡也變得越來越小。年輕人特別喜歡這里街道舊物裝飾形成的拍照氛圍。這也讓村子注入了很多新鮮的血液,讓村子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有滿滿生活氣息的村莊里悠然地漫步,不時還能發現舊時的海報,電話機,看到在誰家的廚房里待了數十年咔噠咔噠響的小鍋、平底鍋、銀盤、煤氣灶......
也許你可以在某一個瞬間意識忽然穿越回到了小時候,只因為看到了一件只有當年才會存在的物件,那一剎那的欣喜與回憶足以平息平日所有的煩惱。
游客們懷著感激的心情參觀村子,有時會在墻壁或固定木板上留下文字,為村子加油,祝福老人們能更好地生活。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