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6月26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2019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隨著“六穩”政策料將加快實施,預計中國經濟將在三季度企穩,財政政策應繼續加力增效,貨幣政策將繼續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降息成為重要選項。
《報告》指出,從今年上半年主要金融供給指標變動來看,“穩金融”政策正在顯效。上半年,隨著兩次降準政策的出臺,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等主要金融供給指標觸底回升,改變了2018年以來逐月下滑的態勢。
《報告》認為,金融供給指標的回升既與企業融資需求增加有關,也與降準釋放的基礎貨幣增加有關。今年1月,央行實行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5月,央行對部分中小銀行實行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一季度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資金1.8萬億元,二季度(截至6月21日)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7800億元。
政策支持下,信貸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包括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及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型貸款)余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比上年末高5.8個百分點。
展望下半年,《報告》指出,一方面,“穩增長”仍是中國貨幣政策的重心,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偏寬基調,為經濟增長創造適宜的金融環境;另一方面,美聯儲降息概率加大,將增大中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婧指出,降息對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行效果會更加明顯。今年以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利率不降反升,凸顯了當前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面臨的困境。近期各主要經濟體降息政策的出臺,也為中國實施價格型調控創造了條件,預計降息將逐漸成為貨幣政策操作的重要選項。
在她看來,降息有望按照“降低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如TMLF、MLF)→降OMO操作利率→降LRP利率”的路徑推進。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衛東表示,若美聯儲降息落地,中國降息空間會進一步增大。6月20日,芝加哥商交所美聯儲觀察數據顯示,市場預期美聯儲7月降息的概率已高達100%。
不過,陳衛東也指出,降息只是推動貨幣政策調整的選擇之一,中國還有很多政策選擇空間,比如可以通過降準或運用其他調整工具來引導末端利率下行。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