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被劇透“復聯4”了嗎?其實樂動君沒看電影之前就猜到了劇情:一群超級英雄聚在一起打怪獸拯救地球(此處應有狗頭)……這個劇情聽起來耳熟能詳,其實現實里也存在著:在我們周圍,也有很多人團結在一起,形成“聯盟”對抗人類共同的敵人,比如瘧疾。
瘧疾看起來很遙遠,但是猜猜全球每年還有多少人依舊受到瘧疾的困擾呢—— 大約是30億。然而在更早的時候,全世界唯一對瘧疾的研發做投入的是美國軍隊—— 而且因為越戰的中止,這項投入也隨之停止。
所幸的是,神秘的地球組織“抗瘧者聯盟”日漸壯大,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他們不是超級英雄,但他們都為#消滅瘧疾# 這一目標而努力著。
從玩開始:一切只為公益
在IOS平臺上有一些公益游戲,目的在于讓使用者從玩游戲開始愛上公益。
《噩夢:瘧疾(Nightmare: Malaria)》是由Psyop Games 聯合反瘧疾基金組織推出的一款冒險游戲。夢里一場突如其來的瘧疾打破了小女孩原本美好的生活,她來到自己的體內,在微觀世界下,血管、細胞、血小板、甚至可怕的病毒都清晰可見,游戲中她要面臨的最大敵人就是傳播瘧疾的推手—— 蚊子。
在游戲中,玩家使用虛擬搖桿,控制小女孩移動與跳躍,需要躲避蚊子越過重重關卡,沿途收集她的玩偶泰迪熊,這一過程讓玩家看到她的頑強與對抗病魔的勇氣,還普及了瘧疾的相關知識,喚起公眾對瘧疾的重視,可謂“寓教于樂”,將游戲與公益結合在了一起。
《豪斯醫生》中令人迷惑的“腦瘧”
在美劇《豪斯醫生》中有一集的情節是,一個男作家突然出現了暈厥和失語,進一步發現他無法畫出完整的頭像,又懷疑是患上了失寫癥,初步診斷有濫用藥物、腦外傷等可能。
之后,在做腦電圖的時候患者出現了呼吸困難,這發現了第2個重要癥狀——胸腔積液,這時候尿檢查出了冰毒的成分,這不由得讓醫生們懷疑鼓吹戒毒的他在撒謊。然而這時候患者出現了發熱,主人公豪斯認為患者得的是病毒性腦炎,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檢查與“看似合理”的猜測之后,最后的血涂片找到了真正的病因—— 腦型瘧疾。
腦型瘧疾是屬于重型瘧疾的一種,是十分兇險的疾病,厚血薄鏡檢是最可靠的檢查方法,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電腦分析沒有找到病因,從這里面可以得出一個經驗,不能過分依賴電腦和機器,有時候手工檢查的方法反而是最準確的,就如同以前鬧的沸沸揚揚的“茶水尿液”事件一樣……
后來,《豪斯醫生》的演員勞里(Hugh Laurie)參加了一個名為“瘧疾必須消失,才能讓百萬人活下去”(Malaria Must Die, So Millions Can Live)的抗瘧疾運動。在該機構發起的宣傳短片中,勞里說道:“每花1美元用于結束這種疾病,就有36美元的好處,因為孩子和成年人可以繼續上學或工作。”他呼吁“使用更智能的工具和更快的投資,一勞永逸地戰勝瘧疾這種疾病”……
貝克漢姆用九種語言“抗瘧”
同樣參加了“瘧疾必須消失,才能讓百萬人活下去”抗瘧疾運動的,還有退役足球運動員大衛·貝克漢姆,他也為之錄制了一段宣傳抗瘧疾的視頻。
視頻制作人員使用了人工智能視頻合成技術,制作了貝克漢姆的3D模型,使貝克漢姆能流利地用英語、西班牙語、基尼亞萬達語、阿拉伯語、法語、印地語、普通話、基斯瓦希里語和約魯巴語說話。
視頻中,貝克漢姆向大眾傳達“瘧疾不是一種普通的疾病,這是有史以來最致命的疾病”,“每兩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瘧疾”等事實,以提高關于大眾對瘧疾與全球健康危害嚴重性的意識。
事實上,這些“幕后的聲音”來自世界各地的瘧疾幸存者和一些共同致力于抗擊瘧疾的活動人士。在視頻的最后,貝克漢姆用英語說道:
“如果所有人的聲音匯合在一起,那些決策者就會傾聽。”
籃球明星庫里:請大家與我一同抵抗瘧疾
斯蒂芬·庫里(Stephen Curry)是著名的NBA籃球運動員,效力于勇士隊,2014-15、2016-17、2017-18賽季三次隨勇士隊獲得NBA總冠軍,兩次當選常規賽MVP……戰果累累的他擁有大量的粉絲,同時,他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庫里在Instagram上寫道——“作為一名父親,沒有什么比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更令人感到難過。幾年前,我隨公益組織“nothing but nets”(nets此處指蚊帳) 一同前往了坦桑尼亞。在那里,我親眼目睹了瘧疾所帶來的災難性后果。這次經歷永遠地改變了我。在‘世界防治瘧疾日’即將到來之際,我請求大家與我一同加入與瘧疾抗爭的行列。”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再小的力量,也可以改變世界,每一頂小小的蚊帳都能罩住一個孩子和一個關于未來的大大的夢想。
抗瘧?年齡不是問題
庫里所提到的“nothing but nets”公益組織,還與一名00后小女孩有著密切關系,這個叫凱瑟琳的小女孩從5歲開始,堅持做公益14年,拯救了非洲近100萬個兒童的生命。
十幾年前,才5歲大的凱瑟琳,看到美國公共電視播的非洲紀錄片,片中說非洲平均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瘧疾而死亡。這給了年幼的凱瑟琳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她扳著自己的手指數著,一、二、三…… 三十,當數到三十時,凱瑟琳十分驚恐地對媽媽說:“一個非洲小孩死掉了,我們一定要做點什么!”
小小年紀的她并不懂,還問道:“那小孩為什么會得瘧疾?”
媽媽說因為瘧疾是靠蚊子傳染的,非洲蚊子太多。
“那他們為什么不用蚊帳?”
“因為這種蚊帳對他們來說,太貴了,他們買不起。”
媽媽以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沒想到年幼的凱瑟琳卻記在了心里。
過了幾天后,媽媽接到幼稚園老師的電話,老師說凱瑟琳沒有交餐費。“媽媽,如果我在學校不吃點心,平常不吃零食,也不再買芭比娃娃,這樣夠不夠買一頂蚊帳呢?”她的善心讓媽媽很受感動,于是就帶她去超市,花了十塊美金,買了一頂大蚊帳,可以給四個小孩用。然后還打電話問在非洲做慈善的組織,看看如何把蚊帳送過去。
后來她們找到一個“只要蚊帳”Nothing But Nets 的組織,是專門送蚊帳去給非洲的孩子的。一個禮拜后,她收到“只要蚊帳”協會的感謝信,這讓她備受鼓舞。在媽媽支持下,她們去到跳蚤市場擺攤,把她的舊書、舊玩具、舊衣服拿來賣,賣了錢好捐蚊帳。最后她捐的蚊帳被送到一個在加納叫“斯蒂卡”的村子,那里有五百五十戶人家。
她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但幸好,凱瑟琳的善良帶動了周圍的人。她的鄰居不僅跟她一同買蚊帳,他們的小孩也都加入其中,成為了“凱瑟琳的隊員”。她還親手做了給一個非洲家庭罩上蚊帳的演示模型,來展示蚊帳如何起到防治作用。之后去到小區、學校、教堂演講,號召大家給非洲兒童捐贈。
在教堂演講,她只講了短短三分鐘,就收到800元美金的捐款。于是她就開始到別的教堂去演講,當她滿六歲時,已經募集了6316美元。更讓她開心的是:她收到了一封來自斯蒂卡村的信。村里的孩子寫:“謝謝你給我們的蚊帳,我們看了你的照片,大家都覺得你很美!”
后來她還和她的隊員們,給富比士雜志的富豪排行榜上的大亨,每個人寄一張。其中一張里寫著:親愛的比爾·蓋茨先生,沒有蚊帳,非洲的小孩會因為瘧疾而死掉。他們需要錢,可是聽說錢都在你那里……五個月后,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宣布:捐三百萬美金給“只要蚊帳”協會。
并且,蓋茨基金會還出資拍攝了一部名為《孩子拯救孩子》的公益紀錄片,凱瑟琳也一起帶到了非洲。她看到當地的孩子用筆在蚊帳上寫著“凱瑟琳”,將這個救命的蚊帳叫做“凱瑟琳蚊帳”。這些蚊帳守護著他們度過了每一個蚊子橫行的夜晚,斯蒂卡村現在也叫做“凱瑟琳蚊帳村”。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請來聯合國基金會、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代表,以及NBA前主席David Stern。在凱瑟琳的見證下,各方達成協議:向坦桑尼亞、蘇丹、烏干達、肯尼亞等非洲國家27處難民營的63萬多名難民,長期捐贈防瘧疾蚊帳。短短兩年間,他們就已經籌集數十萬美元購買帳篷運往非洲。而凱瑟琳也一直積極地宣傳:“瘧疾是可以預防的兒童大屠殺,我們可以讓它不再發生!”這個視頻后來被翻譯成各國語言發到網上,號召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動。
如今的凱瑟琳已經成年,在堅持公益的道路上,她堅持了12年,初心一直未變,她也因此獲得了全球慈善大使獎。而她的善舉,也改變了現狀,現在非洲孩子患瘧疾的死亡率已從每30秒延緩到每2分鐘。在瘧疾最嚴重的黑非洲地區,已有53%的人口擁有了這種經殺蟲劑浸泡的特制蚊帳,和2000年時僅2%的覆蓋率相比,進步巨大。
很多時候,孩子們的善良是多么的可貴,即使是陌生人,他們也能不計較得失地去幫助。
在“復仇者聯盟”風靡全球的當下,在面對瘧疾這個共同的敵人時,只要我們站出來,為之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么我們也可以被稱為“抗瘧者聯盟”的一員。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