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伴隨著背景音樂,80后小伙陳耀武坐在擺放著臉譜模子、畫筆和顏料的工作臺前創作秦腔臉譜。
在抖音上,陳耀武是一位以傳播非遺為己任的抖音播主,頭像中他手里握著一張繪制好的秦腔臉譜。簽名里寫道:“堅持下來了就是你的資本”,表明了致力于秦腔臉譜創作的志向。
陳耀武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秦腔戲迷,他兒時就常跟著去聽戲,耳濡目染。14歲就對秦腔臉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畢業后進入戲劇學校學習秦腔,當他第一次勾臉、畫臉譜時,就迷上了秦腔臉譜。
陳耀武曾是一名秦腔花臉演員。14歲進入長安戲曲職業技術學校開始系統地學習秦腔。后來他從秦腔戲曲劇團辭職后,專心繪畫臉譜。十幾年已經有上千幅作品。他是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關中秦腔戲劇臉譜”第五代傳承人。
第一次給自己勾臉、畫臉譜時,陳耀武看著濃墨重彩的油彩暈染成一張精美的臉譜,就覺得自己“淪陷”了。“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迷上畫臉譜了,覺得秦腔人物臉譜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每張臉譜后面都有一段故事,越畫越覺得有樂趣,越畫越上癮。”陳耀武說。
“我是打心底喜歡秦腔臉譜。”陳耀武說,戲曲演員上臺前一般都是自己給自己畫臉譜,一些老藝人去世后,他們的手法技藝就可能失傳了。另外,秦腔劇種歷史悠久,戲曲角色多,臉譜的畫法也不盡相同,有著地域特色。
“畫臉譜要有系統的學習過程,先把手上功夫練到家,筆法、色彩、經驗,沒有多年的練習不行。”他說,現在全身心學習繪畫秦腔臉譜的人很少,年輕人大多靜不下心來,他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秦腔,把秦腔臉譜這項古老藝術繼續傳承下去。
在抖音上,像陳耀武這樣的創作者還有很多。比如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富陽油紙傘制作技藝傳承人聞士善、杭州西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嚴美娟等等。
截至2019年4月,1372個國家級非遺項目中,抖音上涵蓋1214項,涵蓋率達88.4%。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量超過2400萬,播放超過1065億次,獲得點贊超過31億次。
如今,陳耀武在抖音上和網友互動,向更多的人介紹秦腔臉譜的文化內涵。抖音讓他找到了一種讓更多人參與到非遺保護和傳承中來的方式。
責編:張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