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中國企業承建的斯里蘭卡南部鐵路延長線一期項目正式通車。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4月26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在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我們應該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短短兩句話,卻蘊含巨大信息量,回答了“‘一帶一路’到底是什么”這一重大問題。作為新生事物,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雖然“一帶一路”倡議甫一提出便以互聯互通作為重點,但國際上仍有一些認識不清和偏頗之處。此次習近平主席明確將“互聯互通”定位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意味著“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的標識性概念,有利于加深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主席還首次提出了“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的倡議,充分彰顯了“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多邊主義精神。
毫無疑問,對于已經推進近6年的“一帶一路”倡議而言,互聯互通基本囊括了所有的合作概念,不管是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設施相通、資金融通、還是民心相通,“五通”的建設都凝聚了互聯互通的精髓。
互聯互通到底有多重要?近6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的成就已經給出了有說服力的答案。從筆者的實地調研看,因為中緬油氣管道建設,緬甸皎漂到中國瑞麗的油氣管道周邊,村莊經濟發展取得了不小進步。油氣管道建設帶動了緬甸油氣事業的發展,解決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提高了管道沿線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推動了中緬之間經貿關系的發展。不僅在緬甸,近些年在共建國家建設的瓜達爾港、科倫坡港口城、亞吉鐵路、蒙內鐵路、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等,都同樣上演著一個個振奮人心的發展故事。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通過加強基礎設施聯通,“一帶一路”合作將顯著減少貨運時間和貿易成本。其中,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獲益最大,貨運時間最多可降低11.9%,貿易成本最多可降低10.2%。由此可見,全球互聯互通是實現世界經濟包容、普惠、共同發展的基礎。
坦率地說,當前世界經濟出現了一系列不和諧因素。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此起彼伏;英國脫歐帶來的影響持續發酵,法國“黃馬甲”運動,德國難民危機對于歐洲來說都增加了不穩定性因素,中東歐地區也需要輸入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而對更多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要想獲得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同樣意味著要找尋到新的發展依托,光靠自身的發展是很難取得突破性進展。獨行快,眾行遠,要想讓本國經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必須結伴而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顯得至關重要。全球互聯互通,將是全球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全球互聯互通,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全球互聯互通,將是全球經濟變革的關鍵助力。
實現全球互聯互通,歸根結底是一條開放之路、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保障。“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萬水千山,也一定能夠走出一條互利共贏的康莊大道。
(黃日涵,華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助理,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責編:孟慶川、毛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